智能家居

直播:2013年第14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北京站)

13年11月29日     千家网

[导读]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北京站的活动今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本届峰会北京站的主题为“绿色智能建筑技术应用论坛”,众多行业知名专家与品牌高层将围绕“建筑绿色节能主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北京站的活动今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本届峰会北京站的主题为“绿色智能建筑技术应用论坛”,众多行业知名专家与品牌高层将围绕“建筑绿色节能主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现场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出席2013年第14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本次无峰会由千家品牌传媒、千家品牌实验室共同举办。我们的峰会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成为了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盛会,今天我们共聚北京,2013年第14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在上海、北京、广州共同举办。广州峰会将与12月10日举行,本届北京峰会的主题是绿色智能建筑应用论坛,分别由专家做精彩的演讲,同时展望中国绿色建筑新趋势与发展前景。接下来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出席本届峰会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嘉宾,他们分别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张文才,欢迎您的到来。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智慧建筑组组长、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上海大学自动化系赵哲身教授。浙江省特聘专家,中控首席科学家杨永耀博士。千家传媒CEO向忠红。再次感谢以上各位领导和嘉宾对于本届峰会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支持本届峰会的各赞助商,这是一批在业内具有极高品牌知名度的优秀企业。他们分别是钻石赞助商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白金赞助商成都大行线缆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同方泰德北京国际有限公司,以及黄金赞助商达贺、上海格瑞特、艾柏森通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白银赞助商毅德亚洲有限公司等。加拿大Delta有限、美国UCS无优势TM布线产品事业部,北京北大青鸟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张文才:大型项目中的智能建筑技术应用特点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峰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兄弟媒体的鼎力支持,今年的合作媒体有新浪家居网等。本次峰会的独家网络直播是新浪家居,同时今天的峰会还得到业界数十家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现在我宣布本届峰会正式开始。接下来首先有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张文才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大型项目中的智能建筑技术应用特点。

  演讲嘉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 张文才

  演讲主题:大型项目中的智能建筑技术应用特点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 张文才

  

  张文才:各位早上好!我的题目是大型项目中的智能建筑技术应用的特点。在我们国家建筑项目越建越大,但是在有些同志评职称的过程中有一个定义,做过什么大型的项目,所以我们说两万平米的是国家规定的是水平大型的公共项目,要做成住宅小区必须要做到10万平米,这是具备一个规模的,但是小区里面就很难说了,有些房子大、有些房子小,单栋的体量比较小。对公共建筑虽然说两万平米属于大型建筑,但是在我们国家来看现状就不是两万平米的事,有的建筑面积一下子超过了百万平米,就是单栋的,是大型的尽管高度并不是到了超高层或者是到超限高层,有一些是大型的会展和商业还有博览,原来说东方广场是90万平米,后来变成了150多万平米,另外超限高层的也不得了,越来越多。

  这是2012年中国摩天城市报告,我摘过来也觉得挺纳闷的,为什么?定的高度不像我们说的100米以上属于超高层,定的152米不知道怎么定的,从这个高度来讲中国的总数将要达到1318座,取代美国成为摩天大楼最高的国家。因为美国的总数量到了2014年的时候就得让位,因为现在我们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了。不管是大体量的建筑还是超高限的建筑,特点是面积大、高度高,这些建筑有的是大型的企业或者是特别有钱的大型公司,一个是对外出租或者是招租的过程中进驻的企业,一般小企业还进不去,感觉是价格特别贵。所以企业的档次也比较高、需求也高。另外是因为它的面积大,人员多。一般说一个超高限高层达到一个小城市一样,大体量的建筑更是这样的,所以这里面要求是跟我们平时的是不一样的。

  另外这些大型建筑立面,尤其是以综合体为多,单一功能的并不多。所以说在这里面对各种各类的智能化系统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你说我们对HVAC的需求,对安全防范的需求,但不同的建筑的差异非常大,所以我们会从便利店就要设立多个,所以有一些大体量的建筑建筑智能化的监控可能都不止一个,还有值班室和其他的地方,会涉及到多家运营商,这不是一家运营商进来了。未来接入系统的要求这方面的面积肯定要加大。至于说建筑里面垂直的主干。另外是大型建筑里面的会议系统数目繁多,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会议系统设计成无纸化办公的,这都是我们自动化系统里面应用的范本。但是从这里面主要的问题来看,大型的机电设备特别多,超高层建筑的电路设计就是体现了这个问题。第一是高度高、第二设备多、第三分布广。这里面会得出一个结论,靠人为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难度太大了,人们的需求还太多。所以说,要真正地达到节能和方便快捷的管理,这里可以说我们必须要采取自动化,也就是采取智能化的手段。所以有人说本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有的人说是节能,这点确实是不一样的,在咱们国家节能的工作如果年岁大一点的能更清楚地看到,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都提过,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从2004年中央提到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9年过去了,一直就是说没有放松而且这个趋势是越来越久,因为正好我们国家的发展在持续地往前走,形成了一个瓶颈,这就是能源问题,所以说国家把这个是作为了一个最高的层次来考虑能源危机的问题,能源安全的问题,所以说我觉得这方面来讲,中央抓的是对的,我们底下做这些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建筑内部

  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建筑内部的机电设备、照明等进行控制,在其运行过程中就要对各种能耗进行监测和计量,实施掌握建筑中的用能情况,我们国家的建筑用能比同纬度的高三倍,所以我们的用能并不是很理想的,我们又缺能源,所以里外里算下来我们的效率是很低的。为了把数据上传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企业都在开发和研制,包括硬件的、包括软件的平台就作出了智能的电力监控系统,各方面都集中上传或者是进行分析。多个变电所都是不能设人的,必然会出现其他的都是无人值守,就要把这些信息给传过来,传的不是简单的信息,而且也包括了运行过程中的信息都要另外就是大家可以知道,我们智能电力监控系统一般是作为子系统单独存在,以前我们做的时候是跟着楼控的系统做下去,但现在来讲都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以和我们的主系统进行对话,可以进行数据的共享。

  所以变电所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基本的功能要求是便于数据采集预处理功能,操作控制功能,电能成本管理、故障追忆及分析功能,比我们楼控系统要好。它的功能是比较多的,这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我们通过一级级地数据从采集到传输到最后的处理和收集。另外就是空调系统,在一个建筑里面耗能最厉害的是空调,在北方地区可以这么说还有一个采暖的问题,但是采暖一般来讲像北京在主城区里面基本上都是靠城市的热力管网,但是这种热力给一个单位的供暖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它是按单位面积收费还是按计量来收费,这还是有科学依据和约束力的,按照单位面积浪费的事情比比皆是。咱们住家也是这样的,但我们说空调系统基本上没有说是一个大的城市制冷的网是没有的,有多栋建筑,一个建筑群组成一个制冷系统的这个有,单栋建筑自己做自己的多的是,所以能耗的比例是比较大的,是最大的大头。

  但是在中央空调的运行控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负荷是在不断地变化,气候变化有,季节变化也有,人的流量的变化也有,都会影响到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最后要求的品质。一天里面早中晚也不一样,所以根据大量的变化,我们怎么做到合理的控制,这就是说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弄不好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所以这方面我希望在座的如果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做好研究。因为我们说制冷空调这方面的能耗分配来讲,一个是制冷系统,一个是末端的空调系统,制冷系统占到空调里的大头,因为说空调机无非也就是几千瓦到十几个千瓦,这个占的比例是最多的,不是说没有最大的。但冷冻机一上来就不得了了,有的在规范里面提到是超过多少千瓦希望可能有10千伏高压的,至于说是选用高压还是低压的冷冻机,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而是空调专业的人来决定的事情。所以我们的规范里,电气和空调的规范就有矛盾,你干吗来控制我选多大呢?所以说它是多少的我们按照多少电压来控制,这个是合理的。冷冻系统可以看到有冷冻机、有冷冻水泵,还有冷却水泵还有冷却塔,这是最基本的几件东西,但是它的运行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它到底是节能还是耗能。

  因为我国2010年有一个标准出来就是讲的中央空调水系节能控制装置的规范,这个标准里面就是说这个装置具备只能控制的功能,能进行人脑知识的处理和推理的模糊控制技术,建立了模糊预算法的模型,和自适应的模糊化的算法模型,它就是要求这个系统具备自适应的优化控制功能,可以根据运行的环境和负荷的变化,选择最佳的运行参量和控制方案。所以说从这个方面来讲,我觉得这个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我们说做这方面的一些人员来讲,是应该很好地看一下怎么把这个能耗接下来。我在广州碰到烟草大厦物业公司的老总,他告诉我这种系统节能不节能?我说节能。他说我几个月的比较,一天两天说不清楚,几个月的比较他说我已经设计和安装了一套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也就是说楼控系统,但是把这套系统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把这个内容加进来,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能节能20%多。这就非常好了。但要是靠人为管能不能节能?能,但第一它的时效性和它的持续性,人是有情绪的动物,今天高兴了可能挂管的好,但机器不是这样的。所以在北京有一个项目,物业说不管谁做了楼控系统,我再参与进来可以至少是10%到15%这方面的节能的空间,他的结论就是这样的,我们总结出来第一就是要设置系统,没有系统就是无米之炊。第三是节能的技巧,总是靠系统正常的运行方式,每天的情况都不一样。我觉得节能的控制上有许许多多的空间可以挖掘。对每一个建筑来讲,省下的能耗就是它自己的,所以有一些企业做这方面的工作并不是说一次投资就收你的钱,他说我给你投资,类似于一种能源的合同管理一样,所以我就说这些建筑节能的效果,智能建筑采集了多少个建筑的数据,好的是少数,不好的也不是多数,大部分处于中间状态。所以说处于中间状态还有更多的节能空间,但是我们要把它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什么这么多的建筑都在这儿形成了这样的状态,那就是说我们的工作还有更深入的研究的必要,把节能工作做得更好。

  现在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标准和规范,知道了节能的要求,首先单纯地讲是节能的标准,而且作为强制性的要求来做,节能我们是万万不可放松的。首先是国家的标准,第二是新技术,这就是说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上的支持。再加上设计和集成商的技术人员精心地设计和辛勤的施工,再加上运营人员的努力,生命全周期里是指望着它的。掌握多重节能的运行方法和技巧,我相信一定能够把能耗降下来,为了适合各类大型项目做到方便快捷绿色节能环保,起重要的作用。也真正使能耗的指标不要一说中国的能耗指标太大了,中国是碳排放的老大,我们逐渐地降下来,最后才能形成确确实实从总体上也省下来了,单位也做到了节省,这样真正的形成了绿色的环节。谢谢大家!page

  演讲嘉宾:上海大学自动化系 赵哲身教授

  演讲主题:我国建筑智能化节能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上海大学自动化系 赵哲身教授

  赵哲身:各位嘉宾、智能建筑的同行上午好!

  我很荣幸到北京跟同行们进行建筑节能的交流。我交流的题目是“我国建筑智能化节能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这实际上是我三年来的调查报告,一共调查了我们国家节能服务公司43家,从事建筑智能监测平台或者说能量管理平台的有27家,从事能源全控的企业有5家,从事空调计量和电气制造的有7家,电表行业有5家,集成商起家的节能服务公司有6家,领域外的像电动汽车装、幕墙2家,还有从事LED的4家。目的是什么?要真正了解在我国从事节能的服务公司,它的能力和水平。

  大家知道,现在在我国从事节能服务公司的对外宣传的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节能政府已经比较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了。我想通过调查真正能够把握在领域内通过建筑智能化技术进行节能的企业的真实的情况,首先我想谈一下智能化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的市场的情况。大家知道,现在每年有420亿平米的建筑增量,现有的建筑存量是400亿平方米,根据国家发改委测算“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的总投资是23660亿元,这就说明我们有很大的机遇,未来有很大的效益。但是在我们智能建筑集成商当中,现在在发改委登记节能服务公司的有多少家?通过审批的一共有6批,但是在第一批里面,我们行业内的申报节能服务资质的只有15家。我国一些比较著名的智能建筑集成商从事节能的,现在对我们国家的节能的方针比较有远见。第二批只有10家。第三批有1家。第四批6家,第五批6家。第六批的名单没有看到。结论在我们领域内申报发改委的节能服务公司的资质的有38家,几千家里面只有38家比例是非常少的,这是第一个行业内的情况。

  第二是已有建筑能耗改造的方案和发展趋势。建筑节能一定要有大的视角,为什么有几千家的节能公司,真正有资质的只有几十家,在几十家里面能够脱颖而出的只有几家,节能没有大的视角,节能有广义的定义也有狭义的,广义的节能包括建筑原材料的能耗,包括建筑运行能耗还包括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狭义的建筑能耗是什么?我们关心的是建筑运行能耗,建筑运行能耗如果要把它降下来又涉及到六个专业,涉及到建筑设计、涉及到建筑的围护结构,涉及到建筑电气,涉及到自动控制,涉及到IT技术,甚至还涉及到物业管理。我们如果要搞好建筑节能,一定要学习其他专业的东西,因为现在我们主要的用能设备是空调还有照明。当然还有其他的设计,所以如果要搞建筑节能的话,还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特别是最近在重新修编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原来是2005版的,现在基本上修遍了,这里面规定了一系列的用能系统的能效,我国倡导的建筑能耗检测系统,我们只能用来分析建筑一级的能效。第二级别是用性系统级的能效,比如说冷冻泵的传输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一级的能效。第三个是设备一级的能效,譬如说我们冷水机组的能效系数。这些在我刚才说的规范当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我调查下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可能在全国印象特别深刻的技术比较全面的一家就是贵州的汇通华城,一家是原来的华电。我们要对空调系统节能实际上是包括了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冷源的节能,第二个部分是冷源的冷量要传输到末端,那就是传输系统的节能。第三是末端的节能,包括了分系统的节能。在这里的调查报告就是分别陈述这几个部分哪几家是比较优秀的。

  实际上汇通华城覆盖了全部,从源到末端到传输系统的节能都是有技术的,一共有28项专利,其中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6项发明专利,还有信息。它的BKS系统对外宣布的是能够降低能耗20%到30%,我到那边调研的时候,查阅了大量的案例的具体的数据,大概27%和29%是比较多的。我调查下来觉得是比较好的。这是它的结构,实际上它包括了冷冻水的水泵,冷却水泵的,还有风机还有一个模糊控制柜,核心思想是 按需功能,末端需要多少能量我冷站供应你多少能量,这是一个原理。主要是用了模糊控制器,我问了他,他的模糊预测精度可以达到2%到3%,杭州华电华源也是比较可信的,也是用模糊结果了,现在在我们这个行业用模糊建模的方法比较多,可以达到10%。这是它的多购图,这是基于主机效率符合特性的群控技术。纵坐标是能效的话,并不是负荷比越高就是能效最高,随着不同的机组的不同,一般大概是40%到90%的区域里面有一个最高点。它就是机组最佳效率,按照机组对家效率尽可能让它运行在能效最高点。这个是计算的依据。横坐标就是负荷百分比,纵坐标就是冷凝器的重点的温度。冷凝器的进水温度也就是冷却塔的出水温度,在安全的范围内越低,冷却机组的COP越高,这都是他们的依据。

  这是最佳的,还有类似的什么技术,原来honeywell专家也是开发了冷站的群控系统,现在六个人集体出走成立了优控公司,他们也有自己的群控系统,基本的方法也是模糊建模。第三家是Johnson,我用他的两套群控系统,它有什么特点?因为现在johnson兼并了其他的公司,它有什么优势?它在机组上传的数据中可以了解机组老化的情况,因为机组的额定值下面的cop不等于运行的cop,现在运行的cop不等于将来运行的cop。Johnson可以观察到COP的老化。现在Johnson的团队都全部地出走,可是在外面打标的时候还是用这帮人的。

  第四个就是泰豪和深圳达时(音),他们一开始都是跟BKS合作,后来仿造了BKS。泰豪仿照基本成功,因为泰豪的立项和验收我都去了,他大概能达到节能18%。我觉得我们国内真正比较著名的群控系统的大概就是这几家。接下来就是空调末端的节能改造。AHU方面是汇通华城和同方泰德。它的AHU的主导思想是按需供冷,节能率达到20%到50%,同方泰德在AHU的研究上也申报了好多专利,但是我根据他的专利号查了没有查到,我不敢肯定可能还是申请号还没有批下来,因为发明专利批下来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我相信,他们在这方面也作出了成绩。作为末的我觉得广东艾科做得比较好,它是风机盘管的计量系统和控制 节能是融合为一体的。类似的还有上海元上。这个是汇通华城空气处理机的流程。这是同方泰德的一些算法。这个是艾科的风机盘管的节能系统。

  我们要节能必须要对传输系统节能,但是我国公共建筑的90%可能水利平衡都没有调好。这里面的几幅图是在失衡的情况下,六度的水出去就变成了八度了,还没有上楼就损失了两度。下面这幅图是水利失衡的启动能耗就大大地增加了,又是汇通华城有基于能量分配平衡的水利平衡控制技术。它这个是发明专利,它是测量各环路的云新参数,调节阀门开度,对各环路的水流量进行动态控制。这是结构图,这是原理。汇通华城除了水利的技术,还有输送能耗的最低泵组。一般的是按冷冻基数,我们怎么样配置冷冻泵?对确定的需求的能量可以达到最优呢?这方面汇通华城又有一个发明专利。从分水器上取得总支管,上面装了电动调节阀,有利之路的流量机遇限流不允许超过设计流量的10%。当总管压力变化的时候,抑制某些支路的流量抄值还有智慧阀门。刚才我在末端的时候忘记说了,原排的VMV变风量系统的控制策略以及相应的国产的硬件就是说镂空系统的这部分我认为是国内最好的。我去广州验收的时候,大家是非常满意的。我们一些国产的品牌能够在这么大的项目里得到应用应该说是经历了考验。相关的制造厂就是浙江哲达的智慧阀门,他有很多细节,我这里也不展开了。如果我们要传输系统能够比较优化的话,哲达的阀门还是能够起比较好的作用。上海腾天搞静态水力平衡的,他也是比较有经验也是做得比较好。除了水利平衡以外还有风系统的风平衡,这都是暖通的技术,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学习暖通的技术,不可能搞好建筑的节能。汇通化成的基于能量分配平衡的均衡送风控制技术也是它的发明专利也是原理图。风平衡跟水平衡有什么样的相关性呢?这个全中国唯一调查到的研究的就是汇通华城现在有28项发明专利。如果我们要进行节能改造的话,利用余热来进行节能改造毫无疑问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益。三五在上海的花园饭店进行了。另外还有一家北京迎希虽然很难实施还是很有道理的,节能分区的平衡控制技术。设计院在设计的时候,消防有分区,他提出了基于节能要有一个分区。节能分区的概念提出来,电力系统和电气柜的设计要配套。

  结论是,公共建筑节能发展趋势是按需功能。第二是要重视水利平衡和风平衡。风平衡水利平衡本来是安装公司做,现在我们搞自控的公司在介入。现在上海大红桥的能源中心管道1.4米、1.2米,一个阀门就是十几万。还有是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广东珠江城实施了温湿度自动控制的技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谓的能源机制利用就是冷冻水的回水供给末端,这样高温的冷冻水供末端,低温的冷冻水供给整个大楼。新风主要是为了去湿,末端是为了控温。比较成功。空军的劳将军跟了那个会,给了比较高的评价。第五,基于节能分区的按需分配可以给大家提供思路,但目前还是不成熟的。第六是余热利用。跟我们直接相关的,其实是三联供也好都跑出了我们领域的范围。跟我们更多相关的是大量的现在的溴化锂技术的使用,它的预热利用是可以的。还有是能耗检测系统在一年前就提出来,当数据量逐渐增加,现在上海最多才400栋,世界平台到明年是1400栋,去年我在上海杂志里组织了一个专栏讨论,对拓扑结构有什么样的影响?虽然扯不上大数据,巨大数据的条件下,如何克服丢包的现象,这些问题现在开始暴露出来了。上海现在各个区县的平台接到世界平台上就是有问题了。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最后我讲一下绿色能源结构的利用。第一是要重视设计阶段的节能,就是建筑的能耗法,在建筑设计完全以后要进行仿真,超过28度或者是26度的需要在建筑方面改善让它减少。第二是被动通风地研究和工程实践。第三系被动通风和有源空调的切换条件的研究和实践。

 谢谢大家!page

  艾铁军:开放互联引领智能建筑新趋势

  演讲嘉宾:Tridium亚太区技术总监 艾铁军

  演讲主题::开放互联引领智能建筑新趋势

  Tridium亚太区技术总监 艾铁军

  艾铁军:到底什么是开放的?本身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我更愿意从反方向定义它,打破封闭就是开放的。在过去的若干年我们有大量的系统在不同的设施和建筑立面,封闭会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呢不言而喻,对我们的业主来说,所有的系统都会被厂商所利用,如果你有一个新的需求,要更换你的设备你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它的灵活性是很低的,对系统集成商来说要满足新的功能提出新的需求。你去满足这个新的需求的时候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是封闭的。对整个行业来说如果是封闭的,意味着你要保护自己,没有新的竞争对手如何去创造更多的新的价值,缺少竞争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很缓慢的。逐渐地我们开始开放,我们首先从上一个需求提供数据接口,提供一个需求出来,但它对我们系统集成带来了一个好处,是我们有更多的需求可以带来好处,让整个建筑更加节能。但是还不够,对我们的业主还是被绑定的,因为我的末端的设计、我的网络控制器还是没有开放出来,如果你要更换还是遇到了一样的问题,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厂商可以有不同的协议,我们用一种协议的方式来约束大家,让大家可以替代,让整个系统更灵活。包括在楼宇的工业自动化、所有所有的协议。但它真的已经很开放了吗?如果说不光是一个领域的协议在跑,可能有不同的协议和不同得自系统让它们互联起来才是真正的智能化,所以当构建一个新的需求的时候,系统集成商我可以帮你做,因为他可以对话了,你会连接不同得自系统,通过集成的方式让他们连接起来。但你会发现,一个设备或者是一个子系统会在不同的条件下被引用和连接,这种来来回回的连接会导致什么后果?导致整个业主的重复的建设系统集成商有很多的东西需要跨界掌握,会带来什么坏处?这个系统是很难维护的。我想在座的应该有很多做过系统集成的,对这里面的苦和难,我想能不能用一种标准的协定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我们有世界语但根本不可能实施,因为它违背了整个发展的规律,世界是多样性的。所以就算是同一个领域,也不可能用一种协议的方式来讲一种语言,而且是在跨界的淋浴。

  如果有一种办法开放式的平台,这个开放式的平台还可以接入不同的子系统变成标准是抽象的,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第一个办法是抽象的,抽出共性的问题供你使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果说有一个平台可以把不同协议的东西变得简单化,就算一个温度器来讲我们关注的是温度的状态,温度35度会告诉你太热了,需要打开冷机供冷风。这时候从业务的角度不会关注用什么协议,整个IT的架构和总线,有了这样的一个抽象,对你的业务应用来说是不是可以很好地扩展应用加入不同的,因为最终的业主永远需求是在变化的,从设计项目到建造项目到整个系统的运维,它的需求一定是不断地变化的,如果说我们有很好的东西,能帮助他们解决复杂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变成了标准服务器,不断地扩展新的业务。这样的话还在进步但还是不够的。我认为它的开放度还是不够的,还是解决了局部的问题。更广域的是互联网。在IT界越来越多开放的技术在实现更广域的移动互联。包括开放的外包的技术。所有的这些都让整个物理的世界变得更加地开放,现在安卓的操作系统,没有安卓我想我们整个智能化的移动应用或者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会放慢,因为有了这样的开放平台,所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才有更技术的推进,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更加open的领域。开放互联大势所趋。

  这是麦肯锡的分析和调查的报告,2015年会有超过215的million会加入到这里面里,对主要的是底层的设施和建筑,会有越来越多的建筑来加入到里面,形成一种互联。很多人会问我,我们把所有的东西连起来干吗?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有什么用?未来数据如果能联系起来一定有很多的数据,数据才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想一下你产生多少的数据,可以产生百万条以上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你做运维分析和节能改造,可以帮你做能效分析。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另外一个报告,数据很大一部分是至少没有收集起来。有了这个数据我们一定想一个问题是如何来用这个数据,现在一个概念大家都很清楚就是云计算到底什么是云计算?

  我们理解云计算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按需计算出你需要的结果,如果你做需要有大量的末端的数据,以前历史的运行数据可能是一年两年,这个数据是海量的而且是来自于不同的节点。还有什么?未来的计划和国家的气候环境的数据,所有的数据都是来源于不同的计算,互联网是一个超级的计算器。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如果说任何一个节点不开放这些都没有用,没有的数据,因此不可能谈什么大数据的海量的云计算。对系统集成商来说它的好处是打破封闭、开放重用,不用考虑不同组件的差异的问题,可以连接快速满足你的业主需求,可以做尝试的运维,对业主来说最大的好处是降低总体应用成本,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证明周期,我想在很多现在的情况,大部分建造完之后基本上就没法儿继续运行和维护了,更不用说得到数据和做优化,我们浪费了很多数据。所以如果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建造更安全、高效、舒适和节能的系统。如果说前面两部分人都很高兴,他们都有价值感,你为他们提供了价值,对整个行业来说智能就有一定的存在感。对整个产业的升级也是不言而喻的。

  TRIDIUM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TRIDIUM总部在美国,它成立于1996年,最开始的时候是物联网开发了软硬件平台,96年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TRIDIUM已经是M2M的技术了,我们可以无差别地集成不同的网络、不同的协议和厂商的设备进来,变成有标准的,比如说可以在上面做不同的应用,我们想在解决任何一个复杂问题的时候,一定会用三种办法,第一种是抽象的,抽象无非就是抽取你想要贡献的东西,温度和你的单位,不需要关注其他复杂的东西,因为我们的业主甚至是系统集成商来说。我们要解决更广义的问题,你要解决城市级别的或者是跨国家级的大项目,一定是分布式的。不可能在一个节点上解决所有的问题一定是有一堆并行的节点来完成这样一个大的任务。还有聚众的效应。从Niagara Framework来说,可以不需要从水泥和沙土开始。从单节点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虚拟化,可以个简单化的过程需要抽象的过程,不同协议和网络设备变成了整个平台的抽象化的需要的设备,你只关注它的状态,有了这样的虚拟,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无非把这一堆的虚拟化的对象连起来,你做节能和安防产生所有的数据这些,如果这样就变得简单了起来。有了这样的平台的话,满足日益不断变化需求的业主可以很轻松地搭建相应的应用给他们提供价值,当然业主也很高兴,可以在一个平台上不断地扩展,不需要重复地投资。这是单一节点的。我们说你可以解决一个房间的问题和一栋楼的问题和一层楼的问题,我们有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设施和站点,需要把所有的东西都管起来,建一个大的能效分析平台和城市运营中心。Niagara Framework是一个分布式的问题,首先是把这些东西分散在不同的站点,这个节点可以解决你本地连接控制和你的报警所有的问题。如果说有一个运营中心来管理所有的实施,因为Niagara Framework是一个互联网的节点,你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大的预算器结合起来。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节点访问任何地点,所以Niagara Framework是分布式地来解决跨地域的复杂的问题。对一个城市来说我可能是一个服务中心,希望为不同的业主和企业提供同一个服务。需要做的事情是在不同的地区部署单一的网格单元,你有更多的不同的学校、工厂和建筑,医院,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这种通道互联起来,构成一个大的设施为你企业带来企业级的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或者是城市级别的。这是由小到大因为你不断的开放和互联才会有大的应用来解决更大的需求的问题。我们刚才讲的复杂的问题还有。

  第三个是聚众效应。我们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只能可以提供一个平台,Niagara Framework也是同样的道理。你会发现遍布在全球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厂商、系统集成商还有被认证的工程师,他们在这个平台做不同的解决方案。增加不同的APP。所以整个社区目前有超过40万的单位在整个互联网里面。

  Niagara Framework是从智能建筑起家,但不仅仅是在用在智能建筑里。智能建筑里有很多的细分领域,Niagara Framework已经是广泛部署和应用了。简单给大家分享几个案例。在国内目前代表中国最高端的节能借助。中石油的总部到楼,有超过100层的建筑,有将近2万台以上的智能设备,有70多个子系统。最后整个建筑的平台里,这个点数超过了10万点以上,目前已经运行了五年,这是一个海量的数据,中石油总部大楼拥有所有国内最高的智能建筑的奖项,我认为它是单一建筑体的典型的代表作,更大的是多无站点就是香港的置地,里面有不同的厂商和不同年代的设备,是一个改造的项目,在整个项目立项之初,没有人是有信心的。怎么样把所有的东西都连起来,而且有的东西是坏的,用一家厂商搞不定,用Niagara Framework四个月的时间,四栋楼超过10万个站点,它在香港建立了一个数据中心,越来管理所有的数据,整个东南亚所有的楼都集成在香港的楼里做监视和能效分析,因为有了数据就有很多的应用出来。更大的项目是美洲银行,整个跨北美超过4000个站点,这是什么概念?每个站点超过100个数据量总共是400万以上的数据点,是跨区域的、跨州的最大的好处连起来首先是自动化,第二是复杂的问题就变成了没有系统的限制,可以在一个平台里得到任何一个地方的数据状态,都是处于设施管理的角度。更大的角度是节能,而且美洲银行是美国的代表企业,所以对低碳碳排放低能耗是有数据指标的,通过这样一个大的数据系统集成所有的东西,对不同的设施进行排比,有很多的数据,所以可以分析出来,而且根据它的数据可以分析出能耗的量,可以不断地满足政府给的节约能源的指标的,这是用数据说话的。在电信领域整个新西兰国家电信,美国电信所有全球的数据中心机房通过Niagara Framework全不连起来,超过3000个以上的站点,有所有的数据不光只是做到安全的监视。更大的是迪拜的金融中心,2010年已经超过了2万多以上的建筑包括了工厂医院。我们讲的分布式还有一点是聚众的效应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国家级的项目。

  所以开放和互联是大势所趋,不仅仅是互联网在颠覆所有的行业,包括未来很多的建筑。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开展就可以连接,连接就可以有大的数据,所以开放互联是大势所趋。Niagara Framework已经遍布全球无处不在。谢谢大家!page

  演讲主题:《从能耗监测到能效管理》

        演讲嘉宾: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智慧建筑组长 程大章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智慧建筑组长 程大章

  【程大章】:我们峰会的主题是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大家知道智慧城市在最近一年里各方面都非常重视,也有很多的炒作,智慧城市有价值吗?肯定有价值。因为智慧城市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提高城市运营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原来在座的可能都在搞智能建筑,智能建筑跟智慧城市实际上有本质的东西是相通的。今年国务院一号文关于智能建筑行动计划,北京市马上就宣布了从13年6月1日起,北京所有新建建筑一定要按照绿色建筑建起来,很多发展的地区,所有的建筑都必须是达到绿色建筑的新标准的。

  政府由什么时候提出过所有的建筑必须达到智能建筑呢?没有。我们的设计标准到目前为止还是阶段性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间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我们想想智能建筑,这个是智能医院、那个是智能校园,智能的技术只是支持它的特定功能运营的技术手段。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自己讲智能建筑的时候很自豪,但是实际上智能的技术只是支撑这一建筑能够满足业务运营和管理的手段,至于说讲绿色建筑,因为是国家现在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一个国策在推进,而我们的智能建筑起到了什么建筑?绿色建筑要实现的话,没有智能化技术的支撑是达不到的。06版的智能建筑标准里面,我们只是作为一般项,而这5条里面如果智能化没有做到也可以。这次我参加绿色建筑国家标准的修编,修编好了以后,在绿色节能评价标准里面有一部分的智能化内容列到了控制项。如果这里有一条不做的话,绿色建筑就取消了,江苏省把绿色建筑审查纳入到施工组审查里面,如果不满足一星级绿色建筑就不能通过。于是这个项目不能使用。这样把智能化的一部分的东西放到绿色建筑控制项里面,就使得智能建筑的一部分的内容也变成了强制性的执行。一旦进入了强制性的执行,我们的日子要好多了。

  现在智慧城市的题目讲的很大?但这是一个低碳目标吗?实际上城市就是城市需要运营,在运营的过程中,我们的所谓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只是城市运营的一个支撑手段。实际上智慧城市必须进行顶层设计,从城市运营的架构、从城市整个的体制、从各类系统的技术架构都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在实现一个技术架构的设计的同时还必须把它建设和运营的体制机制同步起来,才能真正地很好地运行。从智能建筑的行业来讲,通过我们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从建筑走出建筑走向城市,我们的经验同样可以是用在智能建筑这个建设领域里。智能建筑必须定律顶层设计,顶层设备的内容是广泛的,除了技术架构以外还必须有体制机制的同步建设。

  节能是智能建筑中最大的好处,但我们恰恰做得不好。这里面有很多的观念的问题,有技术的问题有体制的问题。我今天的报告主要是向大家报告这么几个内容,三个概念两个误区,最后要做到一个目标。

  第一个概念是什么叫能耗建筑?为什么要做能耗建筑。现在我们设计都要做能耗建设,能耗建设的起因是在08年前我国对建筑的能耗已经接近到全社会的能量消耗的40%的情况下,到底能是怎么用的,所以我们对东南西北各种类型的建筑的能耗要抹家底,所以建设部推出了20081114号,在全国各地推出了监测,凡是国家机关以及国有的事业单位要建能耗建设系统都有财政补贴的。经过四五年的运行,基本上各地对当地气候区的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的能耗获得的数据对这个家底有了基本的认识。也就是说你可以得到一个地区的办公建筑的能耗每平米每年消耗能量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就是可以被自己这个地区的节能提出一个由切实可操作的目标,而不是空洞地谈节能多少,最多提出了节能75%,这变成了喊口号了。现在通过能耗监测可以拿数据说话,在数据的基础上说问题。

  第二能源管理,在建筑物里面有很多的要满足的能源,能源设施有供电的有供冷冻水的还有供热的还有新能源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使用这些能源?同时在用的时候要对总量进行坚持,对分量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是能源管理。这是什么?就是要挣钱,节省运行成本。这样我给大家看一个图是一个超高层建筑里面作为用能的话,无非是需要冷水热水,但用什么样的能源设施提供冷水热水是有讲究的,里面有免费制冷的方式,有地源热泵,有冰蓄冷的,怎么样利用低谷时候的能量来满足高峰时候的能耗的需求,怎么样看到底用电能够上算还是用燃气、用油来获得这些冷水和热水是合理的,这里要算。把它算得很清楚了以后,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能源设备的设施的组合来提供这个能源这是最省钱的,能源管理就是管这个事情。当然这个中间也有一些控制。能效管理,搞来的能效计量系统就号称是能效管理的,能效管理是对功能设施要进行管理,对用能设施要进行监控管理。我们知道,建筑设备系统的负荷是随着工作条件欢迎工矿和工业标准来进行的,使每一个设备以最小负荷最高能效进行运行。赵老师讲了我们国内有很多的进展。大家也知道,我们在所有的建筑物设计的时候,我们的设计院都是按照这个建筑物的最高负荷、最恶劣的不利天气的参数来设计一个建筑物的功能以及它的用能设施的负荷的。但它要经过三年以及五年的时间才能够得到满负荷的运行。一个强大功能的设施满足只有20%甚至是更低负荷的,有很多的事情是要调整的,不完全是设计完了就完了,我们必须要对设备进行监控管理。同时,我们对能源怎么跳动呢?在能效管理的时候,我们讲的是能效,这是在经济可承受范围以最小碳排放量和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来组合能源系统。所以能效管理是环境保护,不是以最低成本作为目标的,是在成本可承受的范围里面来实现我们的环保目标的。

  现在通常有两个误区,一个误区好像是搞上了一套能效管理系统,建筑物的能效都能提高到多少,经常我们的厂商也有很多的宣传资料,拿出去上我这套系统节能20%到30%,理论上没有问题,能效可以提高多少?理论上也是对的。但是这个能效到底是什么能效?是不是准确的建筑能效管理?这是一个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这里面能效管理系统真正要运行的话,实际上需要做大量的技术。刚才我们确定介绍的一个集成平台把很多数据可以汇集起来,但很多生命运行的东西是最基础的,也就是说设备系统是不是合理数据,数据是不是采集起来了,设备系统的能效模型是不是建立了?我遇到很多包括在智能建筑建筑行业里一流的企业所做的工程去检查的时候,我也是做过一些咨询工作的,在整个的系统中间告诉我三句话,第一,程老师线通了,第二阀门动了,第三好了。所以这中间有很多的控制策略,设备系统的控制是怎么实现的?很多事情工作没有做到位,另外还有一个是你说能效管理上一套系统就行了吗?不行,必须要有人力管理的制度和财力的投入,不是说省钱就不要花钱了,要考虑追求能效管理目标能源管理,这套运营系统这套系统的维护,系统的操作人员都是需要投入的,光上一套系统有什么用?第二,是不是所有的建筑都比较要建能耗计量系统。别的系统除了设备监控功能,实际上都具有能耗剂量的功能,这中间有很多的原因,有的建筑比较早,没有我加一套,有的在新的建筑中间再加一套系统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浪费的后果是你把能耗监测与设备分成两个系统,实际上是体制跟机制的失误,因为要把能耗监测变成了有用的东西不是看看而言,因此能耗监测和设备控制,因为那个东西看看而已,最后也不了了之了,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

  一个目标是我们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满足建筑物生命期内的功能需要,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这是非常广义的,建筑能效管理系统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能耗水耗材耗等全面掌握建筑设施的运行状态,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设备参数,根据数据积累的统计值来改进运行。最早我们做楼宇自动化BAS,之后推进了BMS,当然还有很多叫IBMS的,还说因为有集成了前面再加,现在因为是互联网时代了,在前面还要加,这都可以,但主要是强调管理。我们讲建筑能效的管理,有叫BEEMS,我特地加一个E,因为只是BEMS,只有energy,没有效率。实际上它应该有能耗监测是它的系统,原来是这一块,之后把管理也加进去,BMS是对的,然后我们加强能耗监测功能的话,也是在一个里面。这个监测了以后就可以找到建筑能耗的基准,我们对建筑能耗的需求进行管理,对它的能效进行监测管理。通过这样的一种能源管理跟控制状态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得到一个有效的能效管理。所以这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原来的建筑负荷不行,慢慢长上去了,过两天技术又发生了变化,这中间我们是不断地循环通过数据分析来做我们的很多的工作。

  能耗数据的监测必须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东西,我们要建立一个能源资本最低的控制,如果我们讲能源管理,建立一个环境代价最低的目标函数,在成本的约束下实行能源的调度控制制度,一个是能效的,前面的还是能源的成本的问题,当然现在还有很多,现在在国外能源管理有很多是不拉电的,但告诉你高峰时段要到了,你的电费将涨50%,你可以主动地切断一些不必要的负荷来调整用能方式,这个叫负荷响应从一个建筑要适应整个城区根据电网的负荷态势和电价调整信息来改变我们的用电。这都是可以不断地推进的。建筑物只有通过能效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需要建立并逐步完善我们的BEEMS,运用生命期环境评价和成本分析的科学方法,使中国的城市和建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谢谢大家!page

  孙靖:施耐德电气助力建筑绿色生产力

  演讲嘉宾:施耐德电气能效及楼宇事业部建筑能效支持中心总监 孙靖

  演讲主题:施耐德电气助力建筑绿色生产力

  施耐德电气能效及楼宇事业部建筑能效支持中心总监 孙靖

  孙靖: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施耐德电气,首先施耐德电气是一家法国公司,做电气为主的,但实际上施耐德电气最初起家的时候其实是做钢铁和军火的,后来在二战时期由于看到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实际上是以电力为主的,因此转型成为一家电气公司。进入21世纪以后,施耐德认识到这不是未来的方向,因此施耐德在重新审视了行业的发展以后,认为未来能效是发展的趋势。因此目前施耐德电气的定位是全球能效管理专家。当然在整个转型的过程中,因此在过去的十年中施耐德整合了很多布控的管理产品进去。我们也在实施智能系统如何更好地支持绿色建筑。没有智能系统绿色建筑很难在运营阶段保证持续的绿色回报。

  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了一个建筑绿色生产力的概念,很多人谈及绿色建筑的时候都会问,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到底是多少?首先,所有的开发商也好很多用户也好首先考虑的是绿色实际上是一种投资,投资我就希望要有回报。这个回报到底来自于一张绿色建筑的认证证书还是来自具体的效果呢?行业一直在说中国通过绿标的认证超过了1000栋,运营是不到10%的。投入是不是真正有一个完整的回报呢?目前来说在市场上实际上做得还有很多的不足。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施耐德长期从事智能和电气行业的,我们推崇的技术是主动节能和增加能效的技术,因此我们汇集了很多的专家进行了头脑风暴,我们绿色到底可以从多少个方面可以提供相应的生产力?最终,我们的绿色的增量成本,投入是要增值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最终将绿色生产力分为三大部分,我们称之为投资绿色生产力,这部分的生产力你已经获得了一些回报。第二部分我们称为运维绿色生产力,在真正的运维阶段回报才体现出来。第三是体验绿色生产,员工的体验和客户的体验。每个大类里面又有三小点。比如说投资绿色生产力,很多房地产开发商最关注的是提升绿色资产的价值,钱投下去拿到证以后能带来的直接的经济收益是多少?国外一般研究认为如果对出租型的办公楼和厂商来说,大概拿到的相应的认证以后,租金可以上涨3到6%。我们做过一个极限的项目,由于传统的建筑结构比较老,因此以前的租户都是零散的,整个的租金也不高,但由于地段非常好,他想通过绿色技术来改造,从而达到LEED的认证。经过改造之后,他拿到了第一个中国改造项目中LEED的白金认证。它从25块钱上涨到35块钱,但的确是提升了投资的增值。绿色建筑很多都讲究可持续发展,包括节能增效的运行模式,无形中增加了里面设备的寿命,同样也是一种回报。

  第二点称为彰显绿色品牌价值。有很多人拿到了这个以后,实际上体现了品牌,比如说做一些酒店式公寓,他说我一定要体现,尤其对面向老外的这种酒店公寓,我一定要显示绿色的品牌价值,尤其对现在来说空气环境这么有问题了,很多老外说住酒店公寓跟住酒店不一样,因为我们是长期几个月住在里面,因此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品牌树立了绿色形象,在租金方面有很好的回报,帮助树立整个企业的形象。

  第三点体现社会责任。同样的回报率到底是投资于装修还是投资于相应角度。

  第二部分我们称为运维,我们最新想到了节约能源费用和节省人工,实际上我们排在了第二项,往往更多人关心的是规避安全损失,其实绿色建筑首先第一点必须是一个安全的建筑,大家知道有很多的停电事件、火灾事件,白云机场有火灾,其实是由于很小的电气的故障引起的。前段时间有一个商业综合体10小时的停电给他造成了900万人民币的损失。这些一旦发生了损失是非常大的。所以说绿色建筑如果说不安全,包括现在医院或者是其他的建筑都在发生袭医事件,当人的安全、生命、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谈不上绿色。谈不上工作效率,因此第一部分是通过这些尽量规避安全损失。第二部分是降低运维成本,第三部分是提升核心业务。我们曾经给一个酒店做过节能的相关的调研,也就是说为什么说不是能源管理而是能效管理?如果说光是能源的话,不用最节省能源了。实际上能效是因为任何能源用的都是业务的目的,有了这些能源以后怎么样最高效来使用这些能源。一个酒店当时分析如果说对房间进行相应的能源优化控制的话,大概一间房间可以省下300到500块钱人民币,如果威胁到客户满意度的话,酒店是绝对不会做相关的改造的。因为可能多出租一晚成本就回来了。同样,我们在做一些厂商的,现在有很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注重自己的能源的,相应的指标并入每一个业务人员的相应的考核指标。但有商业建筑的走访的过程中会发现,当天室外温度是21度,但走到商场里面就感觉非常闷热,我们工程师测量了一个二层的温度以后发现,最高温度31度,平均温度29点几。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商场里面标准人的舒适温度在24到26期间。这时候每上升一度都会影响人在商场里面和铺位的停留时间或者对服饰柜台来说的购买欲望。当这些能源的节约影响了直接核心业务的时候,这时候是需要采取措施的。

  所以说,这些东西应该跟业务系统联系起来,分析真正的能效而不是光看节省。最后是一个体验绿色生产,也就是说健康安全环境的体验,智能化的体验,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希望有一个亮点,比如说住过酒店,有一天出来想起来说这个酒店别的我不记得了,有一到两样东西是非常吸引我的。这是来自于智能的体验,有大型的商业综合体设置的停车系统,通过摄像系统当你找不到车的时候可以在任意一个终端里输入车牌号,马上告诉你停在第几层,如果是固定终端是从这里怎么到达你的停车位,这是智能化的体验,还包括了很多的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的体验。

  最后一点是生产力的体验,同样面积的会议室,如果是在建筑的内区空调是商用的,风力不是很足的话,开一天是非常浪费的。如果是玻璃幕墙的,阳光非常地充足这时候的心情是非常好的。国外有很多的研究,进入到这种绿色建筑以后,往往你的每天喝咖啡的次数会减少,或者说抽烟的。相应的离职和病假会降低。我们建这种模式专门让相关人士进行相应的统计。上面是实施的目标,下面是打造平衡的基础平台,把智能系统都纳入进去。建设的时候要考虑到平衡,往往一个环境舒适度最终是一个平衡,这是符合木桶的短板定律,你的空调再好灯光设计得不好,照样走过一个下午。说到下午大家都头晕为什么呢?是因为照明不好,设计的时候要打造平衡的系统,整体的规划要有哪些系统。到底是像程教授说的能源的检测系统是在一起还是分开是由架构考虑的,不要为了集成而集成。在运营阶段的系统一定要联通,根据业务需求来进行分层,不同的人看到的信息是不同的。未来是一个海量数据,这种海量的数据谁能看?同一个楼里面管理运营的和管理能耗的要的数据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据这个东西联通分层根据不同的业务个考核指标有关的数据,知道优化的这部分,整个的智能平台才是我们需要的。刚才讲的是目标,但真正实施起来是整合的平台和联通的平台。第二要在绿色框架下不管是LEED还是其他的,施耐德也有相应的绿建的团队帮助别人做认证咨询的。但我们绝对不是做那些纸面上的工作帮大家拿一个证,这绝对不是施耐德的优势,而是利用框架实现前面讲的九大收益。

  最后是我们应该是一种从顶层至底层,横跨各个专业纵向连接了所有从概念设计、初设、招投标、执行以及运营的核心的团队连接起来,而不是下面开始一个一个系统独立的,招投标的过程中不联系形成孤岛,必须有一个核心的团队来保证这个连接。只有这三部分同时满足了以后,才能真正地实现智能系统如何服务于绿色的目标。

  我用两个案例来说明是怎么做的。这是施耐德电气武汉的一栋办公楼,在租它的时候整体外围结构和建筑结构已经完成了,但里面所有的电气设备和二次装修都是施耐德自己完成的,1万平米左右,包括了各种功能的办公区域以及一个数据中心,这是给施耐德中西部地区的IT服务的。到今年7月8号,我们以总分63分获得了LEED金牌认证。三个生产力来看,获益点来说,施耐德是获得了活的演示系统,运维和设计我们是一直在管理,包括对员工也是在里面办公的演示和教育的过程。大家可以看LEED真正拆开看的话,由于建筑本身已经完成,实际上场地规划节水节材三部分是先天条件不好,这不是我们可以改动的。但从主动的节能技术电气设备等来说,在节能和创新上正是一个智慧系统可以贡献给大楼的,这三部分我们都是拿了满分,从而才达到了63分获得了金牌认证。

  从整个的架构来说,项目执行团队最初的设计不是先考虑灯应该怎么样,而是顶层我们希望这栋楼未来变成了什么样。我们模拟它的照明能耗,空调能耗,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包括什么样的展示效果,整个网络怎么联通以及未来的内外网如何沟通,什么样的人需要远程提供服务。逐层地分解才到各个专业进行相应的设计,设计的过程中每个礼拜来进行相应的项目的总结、分析、检查。我自己和绿色的专家承担了核心团队跨界不同的专业和整个过程的核心团队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架构模式,实际上跟我们预期的一般的施耐德装修的同面积的办公室来说,整个工期缩短了45天,直接的费用节省了25万。从顶层设计以后,具体分解到里面,也基本上应用了施耐德所有在典型办公楼里面可以应用的设备,包括了很多电机的变频,以及安装了143块各种表具进行相应的计量,包括了数据中心的全面的解决方案,UPS、安防、数据中心,楼宇自控对所进行联网,又和相应的照明系统连接传感器等等,这些东西全部地联动,很多东西例如日光灯可以关掉,空调还可以进行设计。门禁系统把数据和能耗系统挂接起来,通过相应的出入的人跟能耗挂接起来,来分析里面所有的都是双向门禁,来分析这里面的数据,以及优化控制。整个视频监控系统包括照明和遮阳在靠近窗的一层,实际上根据占用的状态来进行相应的遮阳及照度和空调的联动。到了运营阶段,楼宇自控、智能照明、能源分析及视频等等,实际上除了这块以外,这三项都是使用同一个平台可以直接接入的。虽然是楼宇自控能耗已经完全集成下来了,只是针对不同用户设计的界面,虽然是能耗,但能耗里面同样可以把温度设定值和室外的温度和能源进行比对。直接把楼控结合起来。照明系统我们取了就地的触摸屏上的面板,我们是就地灵活调配的,剩下的都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对绿色建筑来说,往往讲到常规的建筑是冷好随着设备的老化、能效越来越低、能耗越来越高,所谓的常规的建筑如果没有持续改进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振荡。但对绿色建筑应该是逐步下降的过程。因为一开始我不了解建筑的运营模式,但人员的行为并不了解,随着这个不断地优化,包括在法国的总部大楼通过实现人员的定位在门卡上有RFID的定位系统,也许你原来定了20人以上的会议室,这时候会改造,空调能独立控制,这样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也提高了能效的水平,所以说是往下的。这一点要保证在一开始建设的时候各种传感器和基础设施布道,这时候有数据可以分析和优化。因此会议室里面全部布了一体的传感器,所有的风机盘管都联网,包括可以远程地通过逻辑来自动设计,包括相应的照明和门禁的集成,这些基础设施都布好。这是我们希望实现的高效绿色建筑逐步地降低能耗的目标。这是会议室一些简单的呈现,包括了二氧化碳传感器来优化新风的目的。从公司给我们的目标是每年10%到15%的运营费用的下降,法国的总部大楼09年建成的时候当年是150,到12年是78千瓦时/平米/年。这是根据目前投入运行不到一年的时间大概估算出来的一个回报,照明系统可能每年可以节省9万左右,空调13万,能源管理我是希望通过这些集成实现每年3到5节能量,我们的保安和物业数量需要11个,现在减少到5个,相应人员的成本每年可以节约30万左右,现在还在上一些新能源,初步规划可以在屋顶上装60千瓦时的太阳能。我们之前租的办公楼和现在从人事数据里面员工的病假率降低28%,相当于7000元/年/员工的产值。呼叫中心每天要接80到100个电话,环境对他们的工作压力的影响就非常地明显。另外,我们通过一些节能展示中心每年预计接待300人次以上的访问来宣传这样绿色的理念,也是促进施耐德的业务和影响市场的发展方向。针对自己员工,开辟出很大的一块地方作为员工的健身服务及低碳的宣传,绿色的小常识的分享,里面所有的产品都有相应的标牌,这是一个活的培训中心,在里面就了解到对能耗的产品的特性和作用,以及经常发布的一些绿色出行的小常识,垃圾分类从而影响到整个办公的每一个人,实际上包括行为上的影响。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某集团的总部大楼,这个建筑非常有特色,它是1921年建成的,是一个历史保护建筑,在上海外滩这里,目标是拿到LEED级标的双认证。对这种来说,其实改造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任何一个改动比如说做墙体保温根本不允许,改变了整个的结构,破坏了历史建筑的风貌,都要相关部门来批准的,实现修旧如旧同时保证正常使用,这里面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建筑风格不允许变,然后又要满足绿色建筑地,因为以往的绿色建筑并没有考虑到这个类型,包括投资汇报还有怎么样把先进的技术自动化手段用在一个老的建筑立面,让它显得不这么突兀,这都是我们的难点。具体我们包括了建筑本体的改造,外墙不允许做我们只能动窗和屋顶,相应高效设备的使用,里面的设备怎么样使得更高效,比如说使用VRV的空调,还有电梯的改造,外面再装修,还有LED光源使用,通过实时的自动化的手段来持续降低这栋楼的能耗。

  窗体改造也碰到了很大的问题,相关部门说外面的窗户不能换,换了以后风格就变了,但只有5毫米的普通玻璃,一种是里面再加一层,往外开和往内开影响了空间的利用,我们做了内部的一扇窗,使得同开同关,这要避免热桥。快做一个铝合金的肯定不对,要找相应的铸铁,按照外面相应的风格来做,非常难找,批量的反而很好找。做好了以后现在是三层长,里面两层玻璃,两层玻璃分别是一层五毫米的一层五毫米的普通玻璃,从而实现了窗体的保温。实现了两个目的,一个是增加了屋顶的保温,第二整个屋顶。我们的电梯使用了三菱的带电能反馈的电梯装置,因为里面人相应比较少,轻载上升重载下降可以反馈典型,实现了最高节能率35%,VRV空调和全部的LED,还可以相应地调光,因为这是总部大楼人并不多,根据占用状态照顾实现调光,包括老版房间所有的遥控跟会议系统相应的集成来优化照明控制。整个建筑一共安装了120块表具进行相应的不同的计量、分析。楼控并不复杂,关键是如何跟能源管理结合起来,不断进行优化。最终中控站的实景拍摄图。

  我们这栋楼作为绿色建筑它的能效应该是持续改进的过程,因此我们给这栋楼也提供了远程能源管理,所有的数据上到云端,施耐德相应的运营专家不断来持续改善这栋楼,目前这栋楼刚刚投入使用。这是上海滩第一座双认证的历史保护建筑,同时在中国科研研究院里面也立了一个课题,以这个项目为例来研究既有建筑改造的关键技术。这个大楼在GBL评审中当天获得了最高分,是非常好的实践。

  今天我分享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这些,希望以后能跟在座的各位有更多的机会共同来实践怎么样利用建筑绿色生产力的框架,以及利用智能平台来支撑绿色建筑的建设和运营。page

  美国GCI副总经理 许能军

  演讲主题:传承与创新 面向中高端布线市场的GCI布线解决方案

  美国GCI副总经理 许能军

  许能军: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GCI最新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这些解决方案能给合作伙伴更多的价值。GCI现在的定位是一个专业的电气生产厂家,产品包括了智能电气、综合布线两个重要领域,可能有一些客户不太熟悉GCI,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简介。GCI实际上从1998年就在美国成立了,同年进入了中国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现在主要是聚焦于布线和电气两个领域,目前已经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美国GCI旗下有很多子公司,在中国国内有被称作“拳头子”公司以及“北京研发中心”的北京国立永峰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个十多年的布线厂家,GCI很多的产品已经国产化,在全国也分设了销售中心,对市场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我们的理念是要推什么产品,产品是针对什么样的客户,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向客户转达企业思想。

  目前,GCI产品规划会及早地根据布线行业的发展趋势来部署产品和解决方案,比如针对目前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现状,我们认为布线会更体现模块化、高带宽智能化的特点,同时也会向智能家居系统推进。我们针对目标客户也一直在考虑让产品服务规模要最大化,要不断完善现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在市场宣传方面,我们希望在营销过程中能够向目标客户转达我们对产品的诉求和关注,让更多的客户认同我们的观点。目前我们通过不断的关注用户需求,特别是行业用户的需求,不断地推出解决方案和差异化的、独特性的产品,给客户更多的价值。

  公司的理念影响发展战略,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布线市场,我们把在行业竞争中具有战略性的影响竞争元素提取出来,对这些元素进行了评价,获取自身的优势。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对战略因素进行了重新评估,明确目标,这是新的战略布局,我们把比较薄弱的解决方案、渠道实力进行加强,另外进行了一些自我的改革和创新,包括了与集成商合作的融资方式,以及有关产品注重方便实用,从这些角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改革给大家带来一些差异化的价值。

  通过努力,公司的产品解决方案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子集,包括了铜蓝解决方案、光纤解决方案,管理类解决方案。图示的三个是我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新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Aviator-DiCs,这是第二代产品,第一代产品是一个传统的新型结果,主要结构包括一个有主机的主机房,各个配件之间有一个转化仪,而新的分布式的智能电气系统是没有主机系统的,只是在各个配件间分布了智能交换管理单元(IMU),以及相应的跳线,通过这些简简单单的配置就可以完成以前需要复杂的结构才能完成的工作,所以从结构方面是简化了很多,而且也节能了很多。系统的分布式是由现场的电子电价来完成的,完成了以后通过量的接口跟我们的LAN的接口,在任何一个端口通过预置IP可以访问进行直接的操作。涉及到具体的产品,包括常见的六类的职能电子电价,它除了常规满足六类性能以外,采用了时针的标准RJ45接口,常规的是8针,现在是10针,里面有第9针有信号扫描和传输的。我们有一个红色的接口,它是跟只能管理单位。传统配电架是需要非常复杂的连接线,不好管理,也需要定制。这种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实行24端口的自扫描还有一些辅助的功能,每个端口下面都有LED灯,如果是遇到了非法的插拔,它的灯立刻会告急,如果需要对端口进行改动,可以在数据库里面现预置一下,给现场的提示和引导。我们的电子配线架是双结构,LED灯会指明配线架是和哪里连的,比如是跟线缆还是跟交换机连的,会以不同的颜色来显示,这在日常回顾管理的时候是非常友好的指引。这是最新的LC的光纤配线架,它采用了一个触角的结构,端口上放了一个触点,这个触点是跟光纤跳线的触针是相连的,整个结构功能跟之前介绍的是一样的。这是我们的智能的铜蓝和光纤跳线, 铜缆仍然是采用了光纤的结构,右边是LC的跳线,跳线带了LED针的指引,跟触电相连的。我们有一个IMU的智能交换单元,可以管理24个智能配线架,管理非常方便,只要在右侧的旋钮上选择某一个配线架,然后再按进去以后再选择某一个端口可以自动地显示出连接的状态以及所有的相关信息,这是非常方便的。虽然对现有的功能和拓扑结构进行了简化,但是管理的功能却并没有改变,仍然可以提供了诸多的功能,包括支持导入,关键数据和信息的报表管理,以及各种方式可以为网管提供高效率的支撑。

  第二个是MPO/MTP的预连接光缆,在数据中心中已经有很成功的案例,与其他厂家是不同的,提供相关的厂家或者是MPO或者是MTP。我们认为客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所以在预连接光纤的领域同时提供了方案是MPO和MTP,针对的类型主要是针对高端的OM3、OM4、OS1、OS2高性能的光纤,采用光缆我们做预连接和预制工作,一头是连接,一头是LC或者SC的光缆,与预连接光纤两头相接的是预连接光纤盒,可以提供LC的端口,最高可以到24的接入总量,这种光纤盒是可以模块化进行配置的。所以我们在一个光纤配线架上面最多支持288星的接入,这是相应的预连接光纤的配线架。我们有两种方式:一是1U,二是4U,1U可以支持三个光纤盒,全部是模块化,4U是竖着插进去的,每个最多是24星。

  最后是比较先进的万兆铜缆系统,是基于万兆评比的,我们在江西的研究所跟广西区政府的改造中都用了万兆的产品,其中主要包括常规的线缆,是采用了单个屏蔽的结果,跳线是采用了SFTP,也就是说评比的产品。它的外观也比较小巧,能适合于高密度的端口跳接。整个的内部优化和平衡在不断地设置,它的整个外壳全部是由铝合金做的,而且是采用了一种免工具的安全特性,所以对现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是评比性,我们采用的是双层的跟我们常规的相比可以兼容。

  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预连接配线架、最新的第二代的分布式智能管理配线架,也希望以后该能够与更多的合作伙伴有合作。通过回顾我们的努力以及市场给我们带来的肯定,2012年到2013年万点以上的项目,比如南京的新城大厦,还在施工的北京市委,不是采用了比较高端的解决方案,而是最后与GCI合作优势,因为我们的产品始终是有非常好的性价比,而且有15年以上的品牌积淀,有全国性的营销体系。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千家网峰会真诚地认识各位朋友。谢谢大家!page

  陈淑红:20年创新竭尽所能

  演讲嘉宾:中控科技及建筑智能化部市场总监 陈淑红

  演讲主题:20年创新竭尽所能

  中控科技及建筑智能化部市场总监 陈淑红

  陈淑红:各位领导和专家中午好!我非常高兴今天能接触这个平台跟大家一起分享中控20年,因为2013年是中控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特殊的一年。今年是中控集团成立整整20周年,也是建筑智能、楼控产品投放市场十周年,再次要感谢大家之前给我们的关注和帮助。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分享一下中控20年走过的历程和一些成果。首先,给大家放一下我们公司的视频。接下来是我的介绍。

  (视频)中控20年一直走过不平凡的路子,我们从2003年楼宇智控照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市场里我们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包括每年在国产品牌里我们的排名也是比较靠前的,中控创始于1993年,我们的创业梦想是振兴民族自动化产业,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最知名的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的企业精神是人本、创新、自强、共赢,我们的宗旨是以产业报国为已任。

  这是中控科技园的一期,我们总部是在杭州。这是二期的园区,今年因为公司成立20周年,已经搬到了二期园区里面去了,一期是在一起的。这是我们的中控软件园区也是生产基地,也是在杭州市的滨江区高新产业开发区。我们中控在自动化领域涉及的行业是比较多的,约有十多家全资子公司,主要涉及到的是中控仪表自动化有限公司,在全国的分公司基本上是每个大城市都有的,在海外也有分支机构。因为中控的特点是研发,技术是比较领先和靠前的。所以在人才机制结构上是比较重视的。然后我们这些年来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成绩,包括我们已经连续十年获得了中国软件百强企业,也是我们连续11年是国家规划布局类重点软件企业。在自动化行业中控是首个名牌产品。在08年我们也成立了浙江省的院士工作站,我们也是国家级的企业,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我们也获得了中国第一,填补了国内的多个空白,这是我们从93年到10年起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在自动化行业是国产品牌的最大的自动化公司之一。在自动化产业链上我们是比较完整的,包括软件平台控制系统等等。之后在2007年制定了第一个国际标准。我们楼控品牌连续六年入选了国内的十大品牌。

  因为我们一直是在创新,所以我们的创新体系也是非常科学和到位的,所以首先我们是从机制上创新,之后是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我们制定了很多的标准有五个分享,还有国家和行业标准,我们专利的申请数量有289项,其中发明专利有148项,已经授权的有183项,发明专利授权95项。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了两项,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获得国家及和省部级奖励18项,产品软件登记175项,著作权等级166项。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们也提供了智能服务机器人,提供一些迎宾服务、语音服务和信息服务、应用于机场、磁悬浮车展、一轴四馆。

    接下来是关系到做建筑智能化产品的事业部,因为我们这个事业部是在2003年10月组建的,作为整个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主要是 致力于智能建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我们智能建筑拥有产品213人,全国设4个大区和21个办事处。我们技术都是技术服务团队,所以实行本地化的服务。事业部类似的子公司按照公司的运作流程和运作程序在成立的。这是我们的生产线,因为我们在2008年引进了德国西门子的生产线,我们的SMT自动贴片,还有防腐涂覆线,我们的产品的可靠性是非常稳定的。

  后来我们的事业部研发过很多的产品,这两个产品投放市场已经有十来年了所以是非常成熟的,全国的反响也很好,应用也差不多。后来的几年我们也先后研发了一些管理平台,智能家居等等,现在也在进行能源和能效管理方面的工作。这是PCS300楼宇自控系统的原理图,我们的还和其他的有一些区别,因为我们一直是致力于工业自动化,到现在楼宇自动化也是工业方面的标准来进行改良的。我们的现场是采用的转变。这个是我们自己是国产品牌,我们的界面都是主要是依照中国人的习惯,这是全中文界面的,包括一些势头和界面,这是模块的类型。

  模块的特点是比较紧凑,因为我们是每个都是独立的,这样可能在比较大型的项目上有一点优势,包括我们安装起来也是非常方便的,使大家维护起来很方便,我们是基于工业以太网和分布式现场的总线控制系统,我们系统的扩展能力非常强,因为现在到PCS400系统,一个可以扩展到5000个点。所以理论上一般的一栋楼就足够了,就不考虑其他的因素了。所以在一些大型的项目上,成本优势明显。后来针对的中小的项目也研发出了PCS200,有一些固定点为的系统,针对一些独立的空调。然后总线通讯有八种输入可选,我们选择不同的基本上是可以最长可以达到5公里,但是我们速率是在0到1兆的速率。我们也是保持了开放的原则,没有开放就没有真正的智能建筑和互联网技术,我们向上向下都是开放的。利用我们的控制平台,软件可以用其他厂商标准的软件,用我们的软件也可以有其他标准的控制系统,都是完全可以的。向上向下都是兼容的。以前最早在德国、在汽车控制系统、工业领域用的是很广泛的。我们都采用多主站运行,广播通信,总线各节点间可以实现自由通信,双线串行通信,错误检测能力强,包括现场在一些改革项目上,包括一些传感器和不是很方便的情况下是采取无线的方式,应用的厂商是比较少的。这是我们的现场控制器。有很多个系列,我只是举例说一种比较通用的PCS300-314。这个是采用的是32V的处理器,所以我们一般都是按照工业的标准来进行设计的。我们是不需要再另外加以太网的通讯网,因为我们CPU是自动地开发的时候是涵盖了以太网通信技术。

  我们的控制系统是配置的专用的模块,可以很好地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地运行。这是控制器的扩展模块,包括这是模拟模块。我们在常用的一些传感器和阀门方面有自己的产品,在2009年也成立了自己的中控公司,都是完全生产的。这是我们现在的系统就是智能照明系统也是按照工业方面的参数和设计的,包括了总切方式都是一样的。我们这个也是增加了无线的遥控功能,因为我们产品使用的一些功能都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但是在有一些厂商开关安装起来不是很美观的时候,会采取遥控器的控制方式,一些酒店的大堂比较高的场合在一些体育场馆使用过无线方式,采用的是RS射频信号来进行控制的,控制起来比较方便抗干扰能力也比较强。这是包括现场的情景和控制面板,还有一些遥控结束的遥控器、接受信号的面板。

  智能照明提高和EIB协议等功能实现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差异的,主网络的控制性是没有什么差异的,都是类似的。像3·15的主控制器有2条CNA总线。所以我们在主网主线结构方面线路是很简单的,只要是一根总线就可以了,并且是可以降低成本,之后不需要改造线路就可以调整智能照明的布局和库存的功能。我们不一一列举了。后来我们一直在着手做能源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工作,包括提供的AEMS能源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型的项目进行一些能耗的监控提供场合和分析的功能,并通过节能一体化控制产品对能耗症结实行优化控制,只要我们在能耗管理这块提供的是节能产品,然后提供节能咨询包括一些能耗的实时监控。这是我们的采集器,这个是我们的一套软件,包括可以一些电表、水表可以进行采集管理和分析,同时有有线、无限的设备传输都是具备的。这是在线检测的分析。这是我们一个整体的系统架构,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每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后来我们推出了一些引导就是利用超声波的探头进行比较强烈,因为这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很大的停车场把车停进去之后,自己找自己的车都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停车引导和管理系统联动起来,包括了职能照明这样做了几个比较好的案例,实行起来客户是非常满意的,利用停车引导和停车管理系统进行联动,包括智能照明,找车的时候通过刷停车管理的卡就可以找到管理的区位,我们实现起来是比较关键的。我们再着手研发这个产品。

  我们做了不少的经典案例,这个案例涉及到各个行业,包括公用工程领域,包括一些高速公路的控制,包括数字医疗领域最大的时候湖南的湘雅医院还有福州总医院都有我们的产品,还有机器人领域。我们楼宇自动化产品在酒店、行政中心和机场一些博物馆和体育场馆有一些广泛的应用。这是在06年开始实施的解放军总医院的,在08年是通过验收的,项目比较大而且比较长,包括现在已经刚刚实施完的海南分院也是整个系统。产品应用到杭州的地铁二号线,一号线已经开始启动了,这是我们对长沙黄花机场的改造,以及T2航站楼的。长沙黄花机场是我们做的比较成功的机场。福州的长乐国际机场是一个改投项目以前是没有楼宇自控和能耗管理这套系统的,我们在去年的11月份验收做完了。这是我们在湖南长沙的检察院学术性做一期。这是我们在酒店宾馆行业的案例,中信宁波大酒店也是一个改造的项目,后来因为是服务其他方面的问题,觉得使用起来不是特别地方便,这个项目是07年改造的,所以效果非常好,这个项目得到了宁波市政府的,并且酒店也得到了上面的奖励。北京电视台那边是国宾馆的酒店,在06年中非论坛的时候有一些非洲首脑要入住的,所以我们对它进行了改造。这是温州最高的楼,有60多层,这也是整体新投入的只能照明和楼控,诺基亚西门子杭州研发中心在我们公司边上,建筑面积9.7万方,都是用了我们的系统来投入使用的。

  中控20年来获得了不少的成果并得到了社会不同的赞美, 我们也没有忘记中控本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教育和新农村建设,我们中控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实施。中控因为是一个创新型的公司,是专门以创新带动产业化的公司,所以一直以来都非常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所以先后十七届政治局的领导***主席、温家宝总理等等都到中控去视察了。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注我们的企业,我们企业20年的成果离不开各界同仁也离不开领导,也离不开自身的奋斗。所以我们一直以来在自动化领域走过了20周年,我们的愿景是希望以自动化软件网络电气技术为发展主线,为企业和智能建筑提供安全、高效、节能的信息化设备,我们也希望成为世界自动化的建设强者。所以我们以前从刚刚创业的初期,从国产品牌的崛起到目前我们也在努力地追赶国际化的大公司,像西门子等等。创新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助推器,创新中控一直没有止步,我们以后会一直扛着创新的大旗努力前进。

    谢谢大家!page

  演讲嘉宾: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黄俊鹏

  演讲主题:中国绿色地产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黄俊鹏

   【黄俊鹏】:希望通过我的演讲能给大家呈现出绿色房地产行业的一个全貌,帮助大家扩展你们的视野,也看看其他的行业是如何对待绿色节能的问题的,同时也让智能建筑领域有一些新的机会。

        我的演讲分成几个部分。首先我们讲什么叫绿色地产,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是绿色建筑,我们为什么把绿色地产单独列为一个要素来进行研究?有几个因素:首先是绿色地产是一种商业行为,绿色建筑含有里非营利性和商业性的项目,比如说学校、政府的办公楼等等不具备商业的性质,所以它首要不是盈利。商业项目比如说我们卖的商品房、一些商业的办公楼,一定要强调我们讲的三P原则,people、planet、profit。我们探讨的是绿色地产的产业链里能不能有这样的机会,持续地向前发展。第二方面,目前申报绿色建筑项目中,63%为商业地产项目,绿色地产是非常重要的项目,我们今天研究的范围是商业地产项目。

        对企业尤其是一些领先的企业,早就意识到这样转型的趋势,我们总共研究了116家企业,从2005年到2013年八年的时间,今年刚刚结束的是三部曲,你可以考虑到发展的方式,包括万达非常重视既有建筑的管理,有自己的能源管理系统,万达是有能效监测系统的大客户。像招商地产的模式是由单体的绿色建筑走向绿色综合社区的开发,就是从单体到社区到生态城镇的模式。在北京比较有名的开发商比如说锋尚和当代。这些企业转型有一个特点,第一,每个企业选择的路径不一样,大型的开发商选择的是天津中心生态城,由宏观到微观的地产。但有一些企业可能是由单体的绿色建筑逐步过渡到大的社区,比如说招商地产。第二个是绿色标签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衡量一个开发商在绿色建筑中获得的业绩,就要看LEED认证和绿标项目的多少。第三个是节能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也是一个前提的条件。

        这个排名是我们自己研究中心的开明,你从不同的角度会列出不同的名单,这个名单是我们联系潜在客户而且是最优质的,因为他们最有可能买你们的产品。我们提供的这些资料都是可以详细地看到,我们做绿色开发的一些转型的案例。开发商为什么要做转型,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看宏观环境,我想这个问题都不用再特别地强调了,在座的各位今天的演讲很多都是与节能相关的,关于政策我相信各位都已经很熟了,政府以前是“大棒加胡萝卜”,“大棒”即一些节能标准,“胡萝卜”是补贴政策,补贴政策说了很多年,现在在上海和苏州等地已经开始落实了,住建部也在跟银监会探讨,跟绿色企业进行合作,房地产的调控特别严格,很多开发商资金流的限制非常地紧张,有一些开发商都坚持不下去了,有些中小城市开发商都有这种问题,如果说选择节能绿色可能有一些优惠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政府在宏观指标上的限制,比如说提出2020年或者是十二五期间要新增绿色建筑10亿平米,这个数字等于每年需要有11万的增量,市场是非常庞大的。

        第二方面是绿色消费理念的形成,也是考虑到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有市场,没有市场和需求不能持久,没法儿良好的商业城市,首先绿色消费的群体已经不会再形成,有很多人会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比如说地铁以个人为例,有厨余垃圾和其他的垃圾等等,尽量地减少。这样个人价值观的选择会体现在其他的方面,包括房子,前提是你有一点点经济条件,这样的消费群体在逐年地增加,我们在01年之前,大部分是海归的或者是有一定的海归背景的,比如说北京芳草地的项目,你如果要办签证必须去哪儿?必须去那个地方,那个入住的都是外资的机构,因为他们认可绿色建筑。

        这张图是我们去年做的实地调研,在家乐福超市,在沃尔玛超市,在北京的大悦城随机采访的小伙子们,随机地调研采访很普通的老百姓,有80%的人都在做绿色建筑。但知道绿色建筑理念的人有82%的会购买绿色建筑,这个比例就很高了,换句话说只要我认识到绿色建筑给我带来的好处和收益也就是说更加地环保、更加便利我会选择绿色建筑,哪怕价格高一点我也愿意。当然这只是参考,并不是你真的提价1%到3%,老百姓有这样的心理装备地这是一个绿色消费群体的形成。

        第三方面是产业链,这个跟今天有一点关系。产业生态不太成熟,智能建筑这部分从01年甚至是更早就开始提出了,智能建筑发展到现在我们的主题是智慧城市,我看你们这边大部分是节能环保的,都是讲怎么节能管理,其实绿色建筑已经渗透到了各个环节,这反过来可以促进我们本身的产业链的发展。还有一个例子是太阳能,我们讲产业链的发展会倒逼绿色地产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太阳能的发展是强制性的要求,济南要求100米以下的建筑必须装太阳能,济南是一个二线城市,所有的建筑都要搞太阳能,这是比较激进的,你既然做了太阳能就可以做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关联的是产业链逐步在成熟,具体的表现是价格在逐渐地降低,这个是今年数据,我们08年就开始检测数据,一开始就是在100块钱,现在才几块钱基本上没有这种情况了。你要做得很好三星级也就是100多块钱,因为有很多的指标可能需要增加很多的设备,我们说为什么成熟了?是因为成本降低了,普通的消费者消费得起了。产业链的价值到2020年有1万亿,对智能建筑相关的产业至少几千亿的水平,这是产业链的情况。因为涉及到的产业链很广,对智能建筑的影响我会单独说一下。这是绿色建筑的全貌,关联的产业链有哪些,比如说节水洁具、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等。在机电系统方面,变频技术是我们利用率最相关的,反而是能源管理系统排名并不高,28%,如果一定要排名是第四位,能源管理系统在房地产领域里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从这个图看得出来,换句话说空间也很大。照理说应该是有市场前景给业主带来很大收益的技术。但目前看起来开发商的应用率并不是很高,我认为有一些开发商是能够意识到,斯莱德跟中国签订了人员管理中心,领先的开发商能意识到先机。在座的各位要多跟开发商接触,机会会很多,尤其是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典型的是万达,还有凯德置地。这是技术的应用情况,之后是软件等方面的情况。

        产业链的支持除了各种各样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以外,还有一大类是咨询,这是一个完全新生的产业,其实我们在座的有一些公司比如说像斯莱德还有Johnson等耳熟能详的企业已经嵌入到这个行业里了,我所知道的是斯莱德和Johnson都有相关的部门。现在这个行业的产值是20多亿,完全是由绿色建筑和地产的兴起,我们也在实时地跟踪。模式里有设计加咨询,独立开发加咨询这样的一些商业模式。目前行业里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前十家是,我们这个排名也是根据项目的数量来的,也综合考虑了技术的能量和市场的推广。拓展大家的视野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家知道绿色其实还有很多的内容,不仅仅是智能建筑,范围很广泛,水很深范围也很广。绿色营销带来的溢价也是房地产开发商转型的非常重要的动力,绿色营销包括了开发商怎么做,89%的人会选择绿色环保的卖点,绿色营销还是很有值得完善的地方。开发商会选择绿色的标签,这里我列了10个是比较流行的,用的最多的是评价的标志。关于这些绿色的标签我觉得各个企业都可以适当地多少花一些时间来研究它,因为这个标准会直接涉及到企业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的使用,如果让你的产品对这些绿色的标签和标准结合起来,我相信对你们的产品的推广和应用非常有帮助,不妨研究一下它。这个绿标在商业地产的应用应是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现在已经有1000多个项目通过了认证,绿标的商业价值是我们在去年的结果,就是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还有二线城市也选了一些项目做研究,溢价的结果就是这样的。这个表比较奇怪,深圳感觉多了绿标认证的反而有价格的下降,因为绿标不光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有一些保障房和经适房也可以选择绿标。我觉得绿标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LEED认证更多是商业地产的项目,带来的溢价非常地显著。很多的开发商尤其是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在商业地产的选择上影响是非常大的,纯粹由市场引导的体系和技术体系,大家可以多关注这个体系,大家都已经听说过了,去搜索一下。LEED认证对房地产的价值是非常显著的,我们认为LEED是一个美国的标准,逐步地演变成了国际标准,另外LEED认证更加市场化一些,目前的情况绿标是主导,除了绿标了LEED,其他的在房地产市场都有应用。

       最后说一下发展的趋势,首先是目前处于什么阶段。这也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我们自己调研了180多个专家,大家打分和评价出来的,目前由过渡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我看今年或者是明年马上要到快速发展期,这不是要不要选择的问题,而是必需的,政府要推动自然而然对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地大。我们认为,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发展得有多快?2015年也就是明年或者是后年,做到10\㎡,我想问各位你们的公司做好准备了吗?你如何切这块大的蛋糕,你们打算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方式迎接这么一个大的挑战和机会?说不定很多的公司因为这样的绿色建筑就起来了,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有一些大的公司意识到这样的机会,成立了投资这方面的研究的力量研究这个市场,对他们将来的扩展是非常有帮助的。目前的规模非常地庞大。2013年显著的几个绿色地产市场,一个是朗诗地产,在长三角地区苏州、上海、无锡这些地方非常地知名,今年借壳上市了,上市的当天股票的溢价就达到了73%,资本市场对绿色理念的追捧是很强的,当然朗诗地产今年可能达到100亿,它完全是借助绿色的理念在市场上的,而整个上市公司的名称就叫朗诗绿色地产,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知道目前的大趋势。另外是当代节能置业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因为它本身运作的原因股票的表现不是很好,我相信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是资本的运作。11月份三湘股份并购中鹰置业,这是一个很小的开发商,它是一个很小的房地产公司,就是太阳能建筑,但是在太阳能建筑上缺乏核心竞争力,把中鹰置业并购了以后,就跟当代朗诗并驾齐驱拥有了核心的团队,我们认为绿色地产的运作进入资本运作的时代,后面的这句话市场的驱动可以取代政府的驱动,这句话是我们跟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得到的,政府的强制性的政策会完全突出,转而由市场来主导的,这是良好发展的市场和趋势,这是我们认为在未来允许的开发商获得并购,可能发展得会更快一些,这是一个典型的市场的驱动。第三就是标准升级,提到标准的升级也就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今年已经报批,明年初就可以有新的标准,新的地标就更关注。LEED  V4最大的变化是新增加了一个得分点叫整合设计,除了这个得分点还有一个变化是让智能建筑里有一个利好的消息,以前的ATA这部分拆分成两个得分点了,其中就是我们讲的测量作为前提条件了,并且独立出来了。这个测量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讲,分项计量和分布计量,我们要多装监控设备,最好是有能源管理系统。现在在LEED认证里面这是前提条件,在LEED2009版本里是可选条件,这是我觉得对我们智能建筑行业的非常大的促进,将来我们可能变成必须得做的事情。验证有两个方式,第一可以递交每年的运营数据,从哪儿来?也得监测,你可以不做检测,记录的表是不是符合美国建筑委员会的要求,我们对智能建筑的影响非常大,你们可以多少地关注一下,我们真的很佩服这样的企业,非常有前瞻性,早早地就研究了,顺着企业推广这个东西,所以说人家投入的力度和视野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讲节能的一些系统这是单体的建筑无法做到的,一定要扩大到一定的规模,就是一个单体很难做到的。我们认为是将来发展的趋势。应对这样的趋势,我们做一些作证,不仅仅是产业链的问题,很多的开发商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03年到13年十年间,很多房地产的大佬都在这方面做过表态,比如说王石、万达是做了绿色建筑尝到了很多的好处,万达80%的万达广场都有持有的。对这种持有性的物业是非常关注节能的,我们比较熟悉的是石景山万达和朝阳万达,它的节能管理做得非常好,一到夏天还要停水,真的是做得非常棒,自己也有监控系统。关于节能开发商的趋势开发商是有非常清醒的和明确的认识,是他们在一定层面的发展。如果说我们发展得非常快,我们的理念走在他们的前面可以倒逼往前发展,那当时是理想的状态,我觉得在智能建筑领域里已经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了。

        最后我们要温家宝同志的发言做一个总结,千万要抓住机遇,这句话不仅对房地产行业是这样的,对智能建筑行业同样存在着这样的趋势,这股风可能会带动很多大的企业,你有没有把握住这个趋势,有没有针对性地推出自己的概念和产品。page

  张继伟:智能建筑之节能技术应用

  演讲嘉宾: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张继伟

  演讲主题:智能建筑之节能技术应用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张继伟

  张继伟:首先感谢主办方让行业内的人有相互了解的机会。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同方泰德。说起同方泰德就不得不提起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清华同方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清华大学的几位专家和教授共同创办的,它的成立之初就是楼宇自动化,随后依托清华大学的深厚的技术背景,并于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首批上市的高科技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清华同方围绕着节能环保领域发展出多条产业链,成为综合性的高科技企业。而同方泰德正是来自于清华同方最传统的起家产业就是智能建筑。它继承了20多年的经验,先收购了加拿大的最著名的品牌,随后在全球的范围内积极发展业务,最终于2011年10月27日在香港的主板上市。

  在国内同方泰德积极响应国家的节能号召,把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在了国内建筑节能还有轨道交通还有市政供暖等多个行业,成为国内领先的建筑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同方泰德的旗下有两个品牌,一个是ESTEC(音),这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泰康是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现在大家对同方泰德有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进入今天的主题来跟大家分享同方泰德在高性能的智能建筑中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高性能的智能建筑,我之前从网上做了一些搜索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定义,其中有一个是来自于美国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2007中的定义,一个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集成和优化了所有高性能的特性,其中包含了能源、安全性、保密性、耐久性、保护、环境、成本效益、可持续性、功能性与运营维护,让我们看看我们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的。

  首先我们必须要把现行最好的设计方案还有高效的运营管理还有人们的行为整合起来,一个好的高性能的建筑始于一个好的设计,它需要有一个跨专业的团队相互配合,其中涉及到的专业有建筑结构、机械还有电气,这些专业人士都将使用最佳的实践经验来为建筑出设计方案,方案包括了建筑的整体设计理念还有系统性的考量,还有建筑模型。当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富有创造性的团队,他们比如说使用自然通风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还有更换新的系统配件,充分利用自然光等一系列先进的控制理念。其中我需要解释一下系统性的考量,系统性的考量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是如何把建筑中的各个部分整合为一体,简单说就是一种系统的方式,是人们对建筑整体的集成和理解,其中融入了对价值观、流程、政策、法规多方面的整体性的考量。当大型建筑系统在运行时会根据建筑内使用者的需求情况自动调整各个组成部分的运行情况,相互配合以满足并达到使用者的要求,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使用系统的思维方式,当一名技术人员派来处理因为使用者房间太冷而投诉时,这时候技术人员可能会考虑到如果要紧紧是调整一下通风可能会整个制冷系统都会带来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冷却,这时候他们会站在整个系统的层面上来考虑看如何来解决这个东西。再举一个例子,系统思维在升级中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安装节能灯冷机的负载会降低,安装节能灯或者是其他因素都会导致建筑内的发热量的降低,这时候要重新调整冷机运行的参数和控制,使得冷机在新环境下更高效地运行。当然了,智能建筑中还包括了很多的节能细节,这些都应当融入到建筑整体的节能设计中,包含的细节有预热的模式还有故障的诊断以及VAV在制热控制时候的一系列的节能手段。

  接下来第二个要说的是建筑的运行维护,目前运营阶段的商业建筑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在建的数量和设计的数量,而建筑的运营成本占到了建筑整个寿命周期总成本的大约60%到85%,运营阶段在建筑的生命周期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运营维护中首先要做到对整个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了解到建筑的一些运行轨迹,从而帮助系统保持高效的性能,以确保系统能按照设计的目标,可能已经用了最好的设计还有一些方案,然后建造了一个非常好的高性能的建筑,但如果没有对它进行能耗的监测、维护和升级,那么这个建筑仍然是同类的建筑。其次我们要对监测能耗信息找出一些关键的信息点做标记,把标记的点与基准值还有平均值还有最佳的运行的趋势做一些对比,从而得知系统运行的轨迹跟我们当初设计的是否有一些偏差,这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不仅仅是维持现状而已。当然了,维护工作还包含了系统日常的运行还有仪表的定期的检查。

  最后一部分是行为,行为指的是人们的行为,包括了维护和操作高性能的智能建筑需要对一些恰当的人员做一些培训,涉及到的人员有物业经理、建筑内的操作人员还有维护人员。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相关的人员能清晰地了解到整个建筑的运行机制,以便作出最恰当的处理。第二是与使用者互动,通过建筑内的标识提醒使用者注意一些习惯,这样在建筑中会得到比较好的节能,可能会超过10%,第三是在建筑内有一些公共的建筑信息的仪表盘的展示,可以随时提醒建筑内的维护人员、操作人员和使用者能清楚地了解到当前建筑能的用能情况,但需要强调所有的节能的手段和功能的运用都是满足使用者拥有舒适、安全、健康的室内环境的前提下来做的。只有这样做了以后才能达到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上是同方泰德对高性能智能建筑的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泰康提供的哪些解决方案。

  首先要提到的是,TC-Net它拥有强大的集成能力和可扩展的特性,它符合之前所讲到的高性能的智能建筑设计中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分别是建筑整体的设计理念、建筑信息,同时泰康的TC-Net与泰康的GPI平台的图形化可编程控制器配合使用可以提升建筑的智能化,从而满足高性能建筑的标准。我们根据一些特殊的需求来修改控制功能,同时内置了制热模式下最大设定值双床调节。SmartVue提供了占位控制按需控制通风。GPI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先进的控制策略。主要是在一些非正常的情况下能够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同时泰康还有体现行为节能的产品,比如说TCSmartVue的产品。泰康的EMS软件也是让维护人员和使用者了解到可靠性,有助于提高节能的意识。新出现的灰色的区域表现的是该区域在没有人的时候通过占位的控制会重新把设定值重设,同时会关闭照明,最后出现的灰色是通过对该区域的二氧化碳的测量,引入按需控制通风的策略节约能耗,这样大家可以对比出使用了占位控制的能耗的差异,这个蓝颜色的柱状图表示的是使用了占位控制以后的一个能耗的效果,如果要是没有使用这个的话,能耗是一直保持恒定值,所以灰色的区域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可以节能的地方。

  这个是我们的SmartVue的外观,通过树叶的多少可以表示当前能耗是高还是能耗是低。这张表是我们把温度、适度、二氧化碳进行搭配以后,一共生成了八种能耗,所以让使用者方便来具体怎么做。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二氧化碳监测的目的是要大家知道房间内的空气的质量,二氧化碳生成的速度和房间内的人数还有人们的活动频率是密切相关的,按需控制通风的策略是根据使用者的人数重置房间内通风的设定值,避免导致室内的空气下降,或者是因为通风过度造成了能源浪费,按需控制可以使建筑内的冷负荷和热负荷降低约20%,当然在不同的区域节能量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当今的气候和人口的密度、使用的时间、建筑的类型还有中央空调是否有安装的一系列的因素。首先我们是不是适合使用,接着再评估建筑内的使用的人数来计算需要引进的新风量,基于应用和设备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最后确定传感器安装在哪里。按需控制通风可以应用在很多的场合下,比如说人流量很高的区域在做应用的时候,获得的节能量可能会更高,比如说影院、大礼堂、体育馆等等。实际上我们可以做到把灰色区域降低,降低下来的就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节能的地方。这张图是ASHARE62.1揭示了二氧化碳跟通风浓度的情况,这表示了在非常优质的环境中的效果,要达到绿色的标准时需要引进的新风量。但是ASHRAE建议了在人流量大可以适当地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值,因为人们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区域内并不会不适应,蓝色的是ASHRAE推荐的,而蓝色的是二氧化碳浓度要达到蓝色虚线的要求时所需要引入的新风。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这种应用通常针对一些比较特定的场合,像人流量很大而且人口密集的地方。

  依照ASHARE泰康提供的算法,在保证良好的环境前提下,可以轻易地达到一些节能的效果,这个是我们只需要把一些参数输入进去就可以自动计算出来所需要的风量,这是比较节能的。针对VAV的项目我们也有一些按需控制通风的节能办法,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找出通风率,首先要比较出VAV末端通风率的最小值,以该值计算空调新风量引进的增量,这时候再通过引入适当的新风,在满足使用者的条件下。这是我们在VAV中的节能算法。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下泰康在照明节能应用中的东西。我们提供了一套基于泰康GPI的照明的控制器,它分了开关控制还有调光控制,与这套照明控制器使用的是,占位一体的传感器。照明控制器可以根据系统的时间还有日期建筑的朝向、还有占位等信息充分地利用自然光自动地按需,窗帘控制和照明控制两者是相互配合使用的。

  这张图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些数据,主要来自汉诺威大学,上面提到在空调系统里它的智能化程度越高节能量越大,反之越小。照明控制系统也同样如此,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达到一个好的节能效果,一定要有好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模式,这三者是要相互整合起来的,只有三者整合起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节能的效果。目前泰康已经把以上讲的解决方案和节能技术成功地应用在了国内的大型项目中,这是我们已经应用的一些成功案例,重庆的天成大厦、重庆财富中心、清华同方科技广场还有曙光大厦。

    谢谢大家!page

   王竣:绿色医院能源设备及后勤信息综合管理解决方案

  演讲嘉宾:上海格瑞特总工程师 王竣

  演讲主题:绿色医院能源设备及后勤信息综合管理解决方案

  上海格瑞特总工程师 王竣

  王竣:今天北京的天气很冷,可是酒店的空调非常给力,我们的新老朋友又相聚在一起了。先把我们公司简单地介绍一下,上海格瑞特成立于1994年,20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安防、智能化、绿色建筑等相关的增值服务。上海格瑞特公司现在已经形成了多资本结构,包括我们有格瑞特品牌的,自己的研发销售公司以及服务公司,还和人家合资的包括收购的一些生产基地,还有一些运维的管理公司。格瑞特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多产品系列、多品牌的一个产品架构,我们产品来说主要有能源设备部分,能源设备又分了楼宇自控以及能耗管理,另外我们的一些电子巡检、安防的巡检,包括一些工业的巡检,还有一块是报警,报经有一些无人职守基站、高压脉冲围栏等一系列的产品。格瑞特公司不大,所以我们的营销组织机构也不多,现在在全国形成了六个块,分别是上海总部、江苏、浙江、天津、深圳和河南六个大块。格瑞特楼宇自控经过十年的努力,在供应商、专家、企业内部现在已经在全国占了23、24个省份,500余个成功应用案例。我们的服务模式也有了一些比较大的改变,原先是销售产品,到了最近几年我们从销售产品加上一些解决方案,然后还有一些管家似的增值服务,在能源管理和楼宇控制方面,会提供一些管家似的服务。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带来的分享,这个是综合解决方案之一,主要是绿色医院能源设备的后勤综合管理,说到解决方案我和大家分享一个理念。

  解决方案肯定要有依据,这个解决方案是怎么做出来的,现在其实有几种思路,有一些是企业体系像IBM在前几年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理念,有些是专家体系,有很多都见多识广,也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构思。如果企业和专家一致的时候,咱们叫不谋而合,如果企业和专家相左右的,那时候就迷盲了。我们应该要怎么来做呢?因为根据我们企业的想法,我们觉得政策规范标准以及用户的需求是我们解决方案的支撑。为什么?政策和规范其实是咱们专家包括政府和企业妥协的结果。他们肯定是把一些方向的东西、现实的一些技术的东西,包括一些注意的东西都整合在一起了。所以我们一般习惯于用规范标准和用户的需求。

    既然我们带来的是绿色医院的解决方案,先看一下绿色医院的术语。因为在绿色医院评价体系,所以我的有一部分内容是摘录这里面的。绿色医院是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给大家提供安全的使用空间,很自然是和自然和谐。这是绿色医院的术语,绿色医院的评价体系包含了设备及系统,包括很大的运营管理也一块,因为我们的专家和企业很多从运营管理中出效益,作为绿色医院来说可能它的一个采光和通风间隔包括医院有防污染防辐射,因为很多医院里面的仪器包括X光、CT都有辐射,防污染、防辐射包括一些人性化的设施,这是属于建筑上面的。另外是一些设备上面的,一些动力设备可能要注意的一些能效,包括我们的照明设备、水电设备的一些能效我们要选肯定要选能效好一点的,如果是同样的价格可能90%的效率比90%的效率肯定要节能的。第三是环境,对医院来说可能是光、风速、洁净度还有一些场所的净压差。

    另外一块很重要的是运营管理,就是设备的档案设施包括运营的计划,操作、巡视等等,还有一些应急预案,医院一旦有什么问题了,应该采用一些什么预案这也是预案非常关注的一个事情。我们再看看方案导向的第二个要素,我们的用户因为我们今天推出的是医院能源设备之后再了解一下医院的后勤是干什么的。它其实是医院的总管家,除了医疗以外,应该都是它管。它包含了物资、服务、财务包括基本建设都属于它的一些内容。从定义上来说,可能分成了两块,一块是属于财务财经,另外一块是属于总务,财务财经大家了解得很清楚无非是账、预算、使用情况。总务其实包含了物资和基本建设基建也是后勤管得。里面包含了一些固定的设备包括医疗设备、医疗仪器可能都是后勤管理的。其实我们做楼控和能耗,可能关注照明和空调以外其实还有很多的医疗设备,可能常见的是CT,还有一些高压氧舱等等。还有DSA,这些我们经常关注的一些医疗设备以及常规的机电设备。我们介绍了一些医院常规的设备以及后勤的服务内勤,医院其实对它的后勤有一个任务目标的,它的几个任务就是医院的资产,包括了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从采购一直到更换,还有资产的安全。另外一个是属于设备和能源,这是医院重点关注的东西,关于环境生活和安全,现在医院基本上是属于外包的方式,在我们的解决方案中没有把它纳入其中。因为保安都是外包的,一些环境和清洁都是外包的。

  基于医院后勤的一些管理的要素,我们归纳了关注点,第一是设备的运营安全,因为我们曾经和医院管后勤的副院长沟通过,他说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节能节多少其实我倒不是太在意,本来用3000万现在用了2800万我不在意,但用能的安全我是非常关注,因为万一设备坏了造成医疗次序混乱了或者是造成医患事故了,我就悲剧了。所以,安全是后勤非常关注的。我们的政策或者是政府都比较关注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还有一个是效用。设备的安全很大是基于如何对设备运营维护和管理跟上去。因此我们基于政策的导向,基于用户的需求再基于产品的本身的一个基础,所以我们推出了绿色医院建筑后勤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这是一个系统的架构,从架构上来说,它是分了四层,第一是数据采集,其实是基于楼宇自控和能耗监测,这是程大章教授说的基础数据的采集。第二个是我们的接口的通讯,因为我们的各种的数据采集的装置繁多,我们要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最后是综合应用层,这是管理上很多的功能,我们刚才说的后勤上所需要的一些管理上的功能都要在应用管理上体现出来。设备监控部分主要有空调和锅炉,主要有医疗用气,这是很关键的,有两个很重要的,第一不能断气,那是不得了的,第二不能漏气,因为医院里面很多的气体是易燃易爆的,万一漏气也是后患无穷的,所以这是医院很关注的事情。后勤方面有一些医院的属性,包括楼宇的信息我什么时候照的、面积是多少,这个和后面的能效管理中的单位面积能耗。

  从系统的展开功能来说资产方面可能分了几快,一个是易用设备包括了CT、ESR,包括一些手术设备,第二个是办公设备也是属于后勤管理的,一些低耗品的管理,还有就是机电设备。包括我的设备增加、资产转移和借用归还等等都是它的管理功能之内的。另外一个是刚才我们说到的一个维护保养的管理,这是医院用能安全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点,一般我们所涉及的这个设备就是该维护了,也通知到直属领导和相关的工程部经理或者是分管副院长的邮件或者是手机上。以确保该维修的时候一定会维修。还有就是我们的一些维修计划,计划的制定、修改、权限等等,包括维修任务派放,自动派放到相关者的身上,同时抄送到相关负责人那里。还有是一些很重要的,万一断电了我应该采取什么?万一空调不行了我应该采取什么方案?都有新的预案。维修计划的设定有些是可以自动生成的,手工生成的不允许随便改的。这是维修任务派放的过程中要发到相关人的邮箱、手机,包括在一些软件界面上可以有一些设备的变色提醒等等。还有是应急预案的体系,出了这个问题应该采用什么在这个系统都可以自动提醒。另外一个是设备监控,这是大家比较常见的也是常见的功能,我们的工况、故障包括如何来优化运行,这是楼控的常见的故障。接下来是能耗管理,或者说是能效,早上程教授有一个图非常地清楚,我平时用的是什么样的,采取了措施以后是什么样的,发现还有问题再采取的措施是怎样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PDCA里面的,采取了措施之后实施和检查了,检查了不行再做。作为这个系统也具有这样的功能。包括实时监测各数据,包括能耗的统计,然后有一些竞争排名,我同样面积的同样设备的为什么人家100平米用的能,比100平米用的少,从一些行为上和意识上来鼓励。超出我的预计数了,有一个报警,这是我们所说的同比和环比,就是包括了上面的同类的同温度环境的可以遇到各种类型的。还有就是一个能耗占比,也就是说这个厂的设备或者是空调设备和照明设备又能占有多少,可能这个里面同类的设备有两个厂商的,可以看到这个厂商设备和那个厂商设备的能耗是什么样的,如果不一致我们其实某个厂的设备的好坏或者是能效的高低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结果了。我们根据我们的能耗监测的基础数据可以做一些评估。因此我们这个医院能源设备以及后勤管理系统,因为它是医院后勤管,医院后勤其实还和其他的很多,包括车辆管理和废弃物管理都是它所管辖的范围,我们还流有一定的接口,以便和其他的子系统做一些对接。这个系统和解决方案实施以后,主要带来一个好处,第一个是我们肯定是符合智慧城市的几个要素,早上我们有一个专家也说了,应该也是陈教授说的,现在楼宇自控和能耗是分扩的,其实新的建筑上是比较浪费的,所以我们两者是合而为一的。因此我们可以掌握楼宇自控包括能耗还能做一些能效管理,还有后勤的其他的信息在一个平台上如何实施。还有一个是绿色安全,我们这个系统可以挖掘基础数据方便用户做后续的评估优化等等。

  我要介绍的就到这里,最后我们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page

  刘:绿色科技 改变生活

  演讲嘉宾:西门子控制产品与系统事业部应用中心经历 刘博士

  演讲主题:绿色科技 改变生活

  西门子控制产品与系统事业部应用中心经历 刘博士

  刘:我们为什么对这一话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同时这个智能这两个字又特别地复杂,因为我们有时候感觉到这个东西很大,每个人都有它的不同理解,每个厂商都有方案,但是对我们平常这些百姓跟我们个人来讲,我们很难从一个方面把它说清楚。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做起就可以,我们不需要同时所有的系统,我们只需要把几个系统和几个方面根据生活的需要进行整合,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来讲是一个很可行的方法。我们的绿色或者是智能的话题来源于现在面临的挑战,我想大家对这些话题也不陌生,主要是全球的气候变化老龄化和城镇化的,所以我们十几年或者是二十几年前是有很多的厂商在推绿色的、智能的应用方案,是我们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好的应用引进来。但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客户或者是我们的老百姓主动来找我们,说我们有这样的需求你们能不能做。但是现在由于我们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千差万别,也很难标准化。导致我们现在要主动适应新的需求和新的变化。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来适应这样的变化呢?这种绿色和智能的需求是我们首先考虑的一个方向。其实很多的智慧城市包含了很多的含义。能源的发生装置还有能源的传输装置,传输系统还有一个是终端用户怎么启动能源。我们的楼宇可以讲我们各种新能源技术集成到系统中,现在比较流行的这种风能发电、太阳能、各种各样的智能电网技术逐渐要和楼宇结合起来。楼宇也有这样的容量,因为可以看到城市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楼宇组成的,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容量和技术,在未来成为新能源的提供者,很简单我们只要把新能源系统和楼宇控制系统集中起来就可以。这是能源提供方。

  在能源使用方让大家感觉到我们既需要它又感觉到很陌生,因为我们能看见的楼控系统通常只有控制面板,前几年见得比较多的,最近由于苹果开发了iPad,导致了现在有很大的智能场所反而是iPad的触摸屏成为了楼宇系统和人机交互的媒介。传统来讲,以前的控制方式是基本需求,我们用自动化的产品替代人工,这样节约人工操作方面。现在由于末端的人机界面的更加丰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可以做到该开就开该关就关,这样达到了状态,这是在系统中实现的,如果说我们要更智慧、更节能,我们就想着如果按照最优的工作模式,我们客户和最终用户需要做的就是按一个按纽,这些功能自然而然地实现了,甚至说不需要按按纽经过一些合理的算法、自动化的软件系统集成,就可以根据需求来实现开关和系统的优化运行。我想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每个人智能加剧系统常见的是场景控制,我们把相关联的模块和功能做成一个场景,比如说睡觉的场景一按这种模式屋子里面所有的灯比如说电脑、音响就自动关闭了。这时候我们的什么安防系统这时候应该反而是要工作的状态,这时候是把两个系统的若干个功能做成一个模块,像应用一样一触发这样就可以实现只能运行。还是需要一个手动的模式,还有一个方式如果你的都是一条规律的话,到这个时候甚至不需要你们触发就有很多的时间运行,当然我们的作息很难达到这样的规律,我们会采用模块触发的方式,我们的企业就完全可以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卫生间和床之间只有所经过的路径的灯是亮的,一点击按纽其他灯都不会亮了,这样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休息,会在你的床、睡觉的位置到卫生间的路径上是亮的,当你回到床以后会自动延时会熄灭这样的功能。我们还遇到了一个特别奇特的案例是有一个高档的酒店,不允许晚上有任何的灯光,包括电视机这种处于待机、电脑处于待机甚至是我们前后的开关迷惑,不是有一个LED的提示吗?这些灯光都是不允许有的,我们还是要半夜上卫生间的,那么我们就给提供一个特别好的方案,其实这个方案并不难,就是看你能不能体会到用户的所需,我们应用了一款特殊的传感器,用户只需要在头上房挥手一下传感器检测到动作以后,它的开关闭火的LED灯,这就可以控制了,或者是按一下模式的启动方式,企业模式的启动按纽,这个模式就自动点亮了,你说这是一个新技术吗?它并不是多么地复杂,只是把常见的功能和模块进行组合就可以实现这样的判断了。

  还有常见的是大家在办公室每天都需要工作好几个小时,办公室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很常见的场所,甚至是家庭。我们可以经常地看到,像我们坐在靠窗的位置,这个灯光特别地明亮,反而住在里排灯光特别地昏暗,这时候完全可以用自动调光的方式,检测到桌面上工作的位置灯的照度,设定一个舒服的照度,在阳光比较强烈的情况下上面的灯可以自动地调低亮度,在里侧由于没有这个阳光,那么这个灯是可以全亮的,通过这个简单的组合可以对此进行控制。这个组合是完全不需要人工进行任何手动调节的,就是实现了该开就开,需要多少就用多少,这时一个自动化的更高阶段,也是我们智能系统的良好体系。同时通过这样的智能系统会保证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处于一个十分舒服的状态,也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对公司来讲,由于你满足了我们员工要求,不用开那么多灯,阳光强自然而然就可以感应了,对我们企业来讲是一个节能的措施。现在家庭自采暖也走入千家万户了,比如说白天外面阳光充足,暖气就完全没有必要开得那么足,傍晚回到家以后,我们当然希望外面怪凉的,这时候我们特别希望这时候暖气已经提前地启动了,一开门就是一个温暖的加载等待着我,等到人睡眠的时候我们不需要那么热了,大家知道我们睡觉的时候盖着被子睡觉,外面太热很不舒服的、很干燥的,这时候我们反而可以把温度调低几度这些功能叶完全不需要。我们有智能化的体现,就是说我们实现一个合理的、当然根据我们的用户需求也根据我们的工艺需要,合理地进行温度的调节。

  这一切如果你的系统足够智能一键管理甚至是不需要人为操作的,我们可以想像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系统会更加智能,我们操作得会越来越少,你完全不用知道这个系统后来的工具是什么?完全不用理会它,甚至说今天是多少度,你说一句这个系统会自动帮你实现,这个技术我们可以不可以做,完全可以做,主要是现在成本的问题,我相信我们国家不断地发展或者说技术的不断发展,成本不断地降低,这些技术都会在不久的将来来到千家万户。我们的会议室有新风的问题,屋里很温暖,可是外面是很清洁的空气,如果大家头晕眼花的,完全可以把新风引进来,但室内外的温差怎么办?我们需要把风要加热。这样的话,夏天我们也需要降温,这样的话其实还涉及到一些空调工艺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系统工艺产品都结合来满足我们对这种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反而还实现了舒适和节能的平衡。也可以达到绿色建筑的需求。同时我们的产品也可以对我们的空气品质进行实时检测,这是我们的一个示意图,可以看到绿色区域的空气品质是相当好的,蓝色区域的品质没有那么好,这时候开新风,不一定完全打开了,有需求就开哪儿,没需求就不用开,这也是节约能源的方式。节约能源或者是绿色建筑节能只能大家可能感觉确实是有一些话题太大,不是可以讲清楚。但是确实有很大的潜力,这是我们进行分析后如果你采用了这种智能技术,这只是一个相对值,其实我们可以做到处处都可以节能,我们节能是有很广阔的需求的,而且我们也能做到这样,据一个案例,这是西门子上海中心是一个新建的建筑,它已经获得了金奖认证。它鼓励大家用公共交通来上下班,这样的话楼就不需要太多的停车位,是一个节地的概念。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很多新的节能方案,有一些不是西门子提供的,当然确实在园区中得以实现,通过我们的智能系统可以有机地把各个系统串联起来来真正地达到绿色、智慧、建筑的驱策。这个是广州的W酒店,它强调的就是这种个性,比较受青年人时尚追求者的喜爱。刚才我说的那个手一挥灯就亮的案例,这不是我们独创,刚才我说道刚开始可能是我们厂商推这些概念,现在是我们客户主动问我们,我们这就是有很多人对生活品质特别有需求和讲究,这个屋子里什么灯都不能有,为了这样一个功能提供了这样的方案。同时,我们还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很多个性化的、人性化的解决方案,我们也欢迎大家如果真的感兴趣可以体验一下。

  这是现有的基于现在的产品技术能达到的效果,我们都能感觉到技术是日新月异,公司确实是在不断地研发、学习和推广新技术,可以设想一下,现在这个云技术已经是铺天盖地了,概念炒的是让我们从陌生到熟悉,而且我们现在也开始享受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了。随着我们智能电网大数据的一些新技术,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如果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个智能系统,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动集成在这样一个建筑立面,我们的建筑将是多么地智慧?多么地绿色。据说,这些当然需要时间,这是一个技术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成本,逐渐地降低,正好和我们的需求点匹配了,它将是一个引爆点。到那时候可以看到,真的是十年后再看今天的酒店真的是太OUT了,感觉我们也可以很有信心地不断地憧憬生活以及我们对绿色职能的需求,有了这样的新的科技信系统都能实现。现在我也有一个想法,我们和集成商和合作伙伴,一些同行不断地在这个行业来推广和研发,我们的客户也开始可以逐渐地相信和接受这样的一些新的理念和应用,那么我们的程序和家庭、楼宇这一切一切都会变得更加智慧。谢谢大家!page

  苏江宁:楼宇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演讲嘉宾:加拿大Delta中国区销售总监 苏江宁

  演讲主题:楼宇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加拿大Delta中国区销售总监 苏江宁

    苏江宁:各位女士、先生下午好!我是加拿大Delta的苏江宁。我汇报的题目是当前对建筑节能Delta所认为的发展趋势和看法。

  给大家从三个方面汇报一下现状、趋势并跟大家分享一下Delta的解决方案。这是2012年底的统计数据,在整体的能耗中可以看到整体的情况。 “十二五”已经过去了一半了,十二五当中对新的建筑、大型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的建筑都有硬性的指标,包括刚刚开完的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全会对能源、绿色、低碳都有很多的文件和指导性的要求。

  不光是中国,在全球很多的国家或者说是绝大部分的国家和政府对节能绿色都提出了政策性的支持。应该说,在全球来说能源危机都是大家所非常关注值得研究的课题。由此也诞生了很多跟能源管理所相关的控制系统,今天很多的厂家包括专家对这方面都有所介绍,这些包括了比较传统的楼宇自控、智能照明和风机场馆由就地控制变成联网控制。刚才的演讲当中也提到了能源的计量、管理和能耗的分析都是跟建筑节能密切相关的。

  目前管理系统现状大部分是比较分散的,比如有楼宇的自控系统,对大楼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作出相应的各种各样的报告,根据照顾和时间进行各种控制。还有就是风机盘管,相互之间现状都是独立的,需要有很多的操作终端,缺点和它的不足不言而喻。而且是多套软件,相互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的工作。上述的系统需要有机节能化,将这些相关的控制系统、楼宇自控、智能照明、网络控制和能源的计量和管理,统一协调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Delta公司是一个传统的楼宇自控的产品供应商,近几年相继推出了Delta自己的能源管理系统,如智能照明系统,并且是一个集成化、网络化的系统,并特别起了一个名称叫一网多功能。Delta公司有一个BACnet协议,所有的数据采集之后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大家都依据这个数据库分析然后进行各自的监控跟管理。所谓的多功能够是在一个操作平台下实现了楼宇自控、风机盘管控制、智能照明和能耗分析。这是Delta公司所展示的一个不同的跟能耗相关的管理系统,在一个网络上、一个数据库、一个平台上实现了一个统一的管理。这是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将能源的采集、传统的楼宇自控等都集中在一起的一个建筑当中的解决的方案。利用计算机的网络,主干上只预留了数据点,将相关的楼宇自控、智能照明还有相关的都统一到以太网中,整栋楼之间的结构,都是直接进入了主干的以太网。这是这个系统优势的分析,它的软件分散是只有一套软件,不需要集成,因为软件本身是通过一个统一的通讯协议连接在一起了。也不需要其他厂家的技术职称,只要一个厂家就实现。系统的兼容性也非常好,是楼宇自控的唯一的国际标准,它的易操控性强、成本性价比高,维护也非常方便。

  一网多功能的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建设的成本优化利用,用起来又简单而且真正地发挥了各个系统的功效。在操控界面上不仅可以显示数据,这是一个冷机的监控,根据冷机相关的能源数据就可以在旁边进行显示,也可以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实现冷机的监测和控制,对能耗和所关注的几天之内的一个月之内的比较都在这里,比较直观地展示在使用者、操作者面前。不仅科技对空调机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也可以知道它的能耗的情况。无论是风机盘管还是只能照明都是一个组织就可以实现,还可以集成在一起的系统,通过同一个网络系统我们的操作人员管理起来和使用起来要方便得多,效用要高得多。

  一网多功能跟能源管理、跟监控有关的不同的子系统通过计算机的网络,把他们有机地电脑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在一个数据平台上进行管理,这样把各个不同的功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这是跟大家一起分享的Delta当前的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它也是一个节能技术的发展的趋势。

  谢谢大家!page

  杨永耀:智能优化建筑能源管理 打造绿色低碳智慧城市

  演讲嘉宾:浙江省特聘专家 杨永耀

  演讲主题:智能优化建筑能源管理 打造绿色低碳智慧城市

  浙江省特聘专家 杨永耀

  杨永耀: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与智慧建筑的相关话题。

    杨永耀: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与智慧建筑的相关话题。

  我是第一个用智慧建筑这个词的,这可能会有争议。我在不同的场合也呼吁过,智能建筑发展十几年接近20年了,是不是应该本质上有一个提升?其实智能跟智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慢慢地向这个方向来推进。

  我是中控信息公司首席专家公司主要负责总体技术上的架构。中控信息公司成立比中控集团晚了6年,是一个规模不是太大的公司,它是秉承了中控集团的特点,是高技术和创新型的企业,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城市的信息化。但这并不代表现在做的项目已经达到了智慧的程度,但通过目标实现了智慧的发展。它包括了城市交通、轨道交通、杭州地铁、高速公路等。另外,比较重要的业务是智能建筑、环境水务等都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在信息化的领域都会把中控信息公司的特色控制即使是楼控产品也是秉承了工业过程控制的高标准、严要求、高可靠性的总架构。比如说在交通控制上,怎么样最佳地配置,怎么样使各个交叉路口信号很好地协调,在路口控制的基础上眼光应该着眼远一点,所以下一步我们做了整个城市的交通诱导,然后是整个信息的预判、模型。我们的项目之一西溪湿地是非常知名的,它有很多的设备比如说船舶、停车位、水闸系统我们都把它综合到标准的旅游项目,进行设备的自动控制。前面也介绍过中控的生产线的控制也已经把信息化这块完整地结合到原来的基础自动控制里面了。

  第二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智慧城市的核心点。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非常简单,如果对周围的环境不知道不可能得到智慧的决策或者是智慧的思考。此外就是要互联互通,因为智慧的系统范围都是比较广的,它需要有比较好的完整的网络连接来全面感知并互联互通共享,这样必然造成大量的数据。如果大量的数据堆积,里面蕴含了很多非常有用的信息,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就变成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在新的环境下如何来应用现在已有的技术来开展新的应用、新的探索。

  智慧城市关键性的技术就不外乎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数据挖掘、创新应用协同运作,比如说物联网里面有一个RFID,比如说无处不在的视频、照相,我们对GPS现在几乎是所有的智能手机上都加载了,我们道路上的雷达、摄像头、二维码、摇杆,不同的需求会设想来开发一些不的处理方式。

  为什么智慧城市现在已经达到了技术上的无障碍,非常重要的基础是现在的网络通信最近20年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移动手机从刚刚出现到现在也没有多少时间,但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的。物联网在中国也是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政府做了大量的规划和布局,由于通讯网络的便捷以及互联性提高了以后,很多新的应用都应运而生,包括现在的微信已经抛开了传统的价值,变成了人类相互交互信息传递的有效途径之一。云计算技术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缩影,从70年代、60年代的大型计算机,那时候的计算机是庞然大物,专门要造一个很大型的机房,很严密的空调和防尘设施,而功能是相当有限的,后来小型计算机以及不久前的个人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计算机开创了很好的局面。现在在网络的条件下,其实前面感知的数据量的条件下,个人计算机、小型及及、大型计算机、单列的都没有办法或者是不能很好地完成现在所面临的任务,现在就变成了云计算技术又应运而生了。

  云计算目前非常热门,而且已经从三年前的概念性的炒作,过渡到现在很多的应用已经实实在在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包括了现在政府运行的政务运营系统,包括淘宝的销售系统。它的特点就是资源是灵活充沛,可以根据客户需要、随时可以扩展。

  早期的云计算中心,就是大型计算机也没有办法来完成它所需要做的事情,而且系统不扩大了以后,大型计算机的架构来扩展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就想了做了很大的开发,结果就变成了照片上的堆上无穷多的个人电脑以硬盘、存储为核心的计算,然后通过高速的通信电缆把它连接到一起。这个架构一起来以后,马上尝到了甜头。整个计算中心的可靠性就非常高了,因为里面的资源可以自动分配,对整个云计算里面的节点、状态可以自动检测,在系统设计的时候可以保证这个集群里面如果计算机的故障率少于10%的话,系统的运行功能一点都不会受影响,尽管不断地出现故障,实际上维修是很简单。系统有一个检测的过程,到规定数量的计算机坏得差不多就跳线,告诉操作工,操作工也是不需要技能的,对这个新的计算机上面有标记的计算机线滑下来,后面地重新整合,开始做成效能化的设备。基础架构可以看到还是大量的分散型。很多的云计算中心是像大量的发电厂,有很多的冷却的设备,往往是放在水利比较好的地区,为了部署云计算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是开始把计算机做成车厢,创建私有云这是非常高级的部署。

  下面我想谈谈数据,大数据经常可以看得到是4V,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大数据中心可能比足球场还大,数据量非常大,数据类型非常多,有不同类型的设备有图形的、声音的各种各样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因为这么多数据大量调节的话,实际上数据里面相对有用的知识用度是非常低的,增加了大数据应用的难度。国外搞得比较早的公司比如说亚马逊,国内阿里、华数是起步比较早的。为什么起步相对较晚的Google这么有影响呢?现在大数据的模式跟互联网的应用模式差不多,是尽量想办法免费地提供使用的。企业为什么会做这个事呢?用户里面是隐藏了大量的有商业价值的,这样提供这么多免费的基于邮件的、文件系统的是在这里面用了大数据的技术,挖掘了所有用户的信息,回头再设计产品和广告人家愿意付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盈利。包括有其他一些公司,因为大数据因为拼云计算而尽管暂时没有利润一上市,像美国这样比较理性的国家市值也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大数据跟云计算的是相互关联的,大数据是云计算的基础,云计算如果没有大数据就没有用了,大数据如果没有云计算价值就没法来挖掘了。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高清视频,城市里面遍布高清视频,随着视频数据的大幅度的增加,做大硬盘的厂商很多。高清视频分析能够容易的找出图像,可以把前景用后台的数据分离开,也可以把人都要骗过去的假像过滤掉,包括门禁系统和高档的办公场所的身份辨识,都可以做到用视频来分析。可以想象到如果有这么多自动的探头而不是靠人工辨别,因为人是很习惯图像的,尤其是动画。如果有一个枪击案,视频可以帮助警方侦破案件,如果靠人工非常低效的。另外一个技术是控制系统,智能建筑核心就是自动控制,但是在信息化包括智慧城市里面的信息系统,没有控制的系统不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系统。因为前面几位专家都说到,我们可以用数据技术来检测,关于上下班的能耗的问题,我们有测量系统有状态反馈,最后通过今天的反馈反馈到前台。这是六七十年前的技术,现在控制从系统的角度、从应用理论的高度、系统的复杂程度、从网络都被利用到这里面去,智慧控制系统核心还是在这里,只不过现在的传感器都已经成网了,数据里面除了简单的检测还有很多数据模型和挖掘,决策里面我们也引入了智能优化的技术。

  目前的状况是不同系统之间不兼容,城市的角度就更加如此了,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是有一个良好的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这就类似于与蛋的问题,因为建一个标准需要有全面的了解,否则很难勾勒出标准,而且标准建好了,可能最后应用不能得到效用。但是现在要建智慧城市也没有对它有很深的接触,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跟多的专家学者也在思考。1998年提到非常时髦的概念就是数字城市,不仅有真实的还有虚拟化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他们就感觉到整个形势非常悲观,原来他们赚钱的东西都不行了,房地产也下来了,怎么样来振兴呢?当时IBM公司就提出美国总统科技委员会提出把这个产业上能把经济振兴起来。当时做了一个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这就是现在智慧城市的一个起因。中国的智慧城市或者是新兴技术发展政府这么重视,还要感谢温家宝总理,他是身体力行为了推这个事情做了很多的工作。2011年很多的城市开始规划,2012年住建部开始智慧城市的试点启动。因为智慧城市是非常复杂的大系统,城市里面涉及到很多很多不同领域的应用优势,有政府的管理、有环境、有医疗等等,现在基本上实施的话还没有看到某一个城市真正地能够把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做好,现在有很多顶层的规划,在我的理解来说也仅仅是一个规划,而且规划的可行性现在也没有验证。还有智能交通和智慧交通的投入,因为这几年的交通情况恶化得太多,车也越来越多,剩下的是智慧公共事业,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育,还有就是公共安全。

  美国在1984年开始了智慧建筑,主要是为了舒适然后有了传统的暖通、给排水、消防、保安、供配电、照明系统。我们国家也有关于智能建筑的标准,国标里的定义是把职能建筑作为一个平台,信息化应用、建设设备管理系统、集成体是基本的智能建筑。通俗的说法是楼宇完善的自动化系统有叫3A的有叫5A的。这块就是5A系统的大致的分配,中间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自动化系统里面构建组合到一块的综合布线,这是楼宇系统里面的。

  我在1992年,到英国做了20年的研究,从副研究员到研究员到资深研究员,自从2012年开始才真正地想把以前学的东西应用到工程上来,我主要从学者的角度来讲智慧的发展。前面有几个公司,尤其是跟国外有关的公司,像施耐德还有西门子都提出来,现在包括自动化系统的综合集成这一块是要加强的,因为只有集成把系统作为提高,把几个自动化系统融合在一个系统综合起来。刚才好像是施耐德里面提到的办公大楼的,基本上安防灯光控制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都不用完全分开来考虑。

  第二,控制技术还是要加强,比如说一些远程控制,比如说一些灯光的触摸照明、产品的控制,现在有计算机技术网络以后,只要你想得出来就已经做得出来,这是思想上真正接受的问题。很简单的一个房子外面看起来很好,楼控系统应该自动地知道,也知道这里面的温度,今天从早上开始到现在已经8个小时了,想知道这里面的人有哪些人已经坚持住了,都很疲劳了,也知道有些人已经睡觉了。可不可以从楼控的角度看看这种场景触动一下,有一个虚拟的问题,我们既可以做到不开窗也可以把风搞进来,如果有一定的温度的气流的话,这里面的空气也可以流动起来,可以有一定的变化。

  第三,可以随心定制。

  第四,口袋里的智慧建筑,把原来楼宇的五个A打乱掉,可以把感知的信息都用起来,通风取暖制冷是一样的考虑,当然这个结构上要做比较大的探索。把所有的设备功能不再是单一的共享。还有家庭能源系统把信息很重要地给用户,什么时候的用电是价格高的,什么时候是低的,可以提醒客户什么时候应该不用这个东西换到其他地方来用,可以把它交给人员管理系统。城市能源管理系统必须跟其他的系统必须要匹配,要有不同的能源需求。以后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哪天不开车也可以盘活电量。我们希望从现在的智能建筑的角度往前思考,我们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智慧建筑。

  我的汇报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page

  张衍晨:智能建筑专业软件服务提供商

  演讲嘉宾:新基点副总经理 张衍晨

  演讲主题:智能建筑专业软件服务提供商

  新基点副总经理 张衍晨

  张衍晨:新基点公司总部是在深圳,主要是专注于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产品创新以及解决方案,提供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专业化软件。我们的软件大概可以分为三点,平台级、系统级、城市互联级。衍生出来的一些行业解决方案以及我们针对各个行业所出的新产品,每年会做一定的更新以便给广大的客户带来新的用户体验。核心产品主要分为四块。我们的核心平台通常是做建筑物的Windows平台。新基点的KEEPERMAX是根据国内管理公司的经验和使用,也有一些自己新开发的针对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专业的物业管理软件,这个是SAFEMAX,是建筑物24小时保安,有安防系列的控制,把这些系统融合在一个大的平台下实时地联动。ENERGYMAX是能耗分析,我们提供了能耗这一块的软硬件的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在同行业中做建筑智能化软件,主要是在长江以南案例多一些,我们有一半的案例是办公楼,包括北京的市委一号楼等等。这是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的深圳大运会,90%的亚运会所有的场馆都会应用到以上所讲的四套核心的产品。我们在建筑这一块像广州歌剧院、大剧院基本上都是有26个,主要是分布在长江以南,商场这块是56个,包括了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像万达广场,商业这块主要是给专业的商业客户提供用户的图片。我们在学校的案例应用大概有16家,包括深圳市委党校、香港中文大学等。我们跟酒店公司也有合作,像凯宾斯基、喜来登酒店等。住宅这块主要是做高端的住宅物业,像深圳大面积的建筑群超高型的建筑是定义为200平米以上的建筑。我们有60多个项目包含了深圳的深交所,包括珠江城大厦,还有19栋高层建筑。大面积的建筑群是20万平方以上的,像我们图示的项目是在亚洲第二大的建筑群,广州的世贸中心也是超过60万平方。我们的业绩是按区域分的,在国内有400个以上的案例,海外在全球分支机构主要是国内和东南亚,东南亚包含香港、胡志明、新加坡、雅加达。国内是按传统区域,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传统区域我们在海外的项目主要是集中在胡志明市和新加坡、雅加达。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一年来我们做的几个案例。广田是国内装修类的上市之一,主流基地占地200亩左右,整个投资超过了10个亿以上,这个项目获得了独家认证,一共用了大概20多项新的技术,包含光伏的太阳能发电、多联机主要空调、、中心的水处理还有屋顶的绿化。新品项目主要应用了三套产品,一套是大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建筑设备的监控以及企业实时信息的发布。它采用了纯触控的,一键式的主体控制。这是一个能耗科技的产品界面,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对风、水、电、气进行控制,因为这个集成了太阳能、污水处理和回收,我们做了一个对能源进行集中监控和分析的模块。

  分享的第二个项目是万达,当大型的商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这种节能化的管理就需要一定的检测、管理,为用户在经营过程中提供节省人力成本、更简便地操作带来了更好的理念,这是我们在项目中可以管理和控制的主要的系统,它们包含了大的子系统,涵盖了目前智能化行业所有的主控系统。这是我们的一个专业团队,给每个项目尽量做一个规划。这是主要产品的主界面,这个主界面应用了业界流行的风格。这是项目中间每一层做的集中展示。我们在海外的项目主要是在越南的胡志明市,这个项目是在中心的地带,通过做这个项目,我们在海外发展有了很好的局面。在这个项目中是给客户在集成行业里面所产生的一些供放的模块,主要是集成了项目中智能化的类似于安防,他们叫做CCTV、安保、停车场、照明、防盗报警和火灾,下面是软件平台的展示。

  新基点公司刚来北方的时间不长,案例就先给大家分享这么多。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每年推出一些新的产品,并在新的项目案例中给客户带来新的理念。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

page

   莫宇峰:大智慧&微智慧 物联网和智能家居跨越之路

  演讲嘉宾:中讯威易总经理 莫宇峰

  演讲主题:大智慧&微智慧 物联网和智能家居跨越之路

  中讯威易总经理 莫宇峰

  莫宇峰:感谢千家网,今天到来的嘉宾跟我们所处的行业是有一定的距离,今天我也借着这个机会跟在建筑界做楼宇自控的领导和专家们、朋友们汇报一下威易的主要的工作,我们可以带来什么?杨博士的演讲让我感觉非常欣慰的一点是,作为专家已经提到了怎么把楼宇智能化、智慧化?把粗犷的楼宇变得更精细、跟老百姓自身的感受要切实相关呢?基本上跟我们今年在做的事情已经有了非常紧密的切合度,就是要把楼宇由粗放的外围智能控制做到室内的精细化的环境控制,这可能就是智能家居产品非常有效的结合点。现在我就做详细的说明。  

  大智慧和微智能是什么意思?大智慧是今天谈的核心主题:智慧城市,应该说很多的朋友尤其是做智能建筑领域的朋友都觉得建筑和楼宇控制与智慧城市更捱边,你们是很难介入的。这块为什么能捆绑在一起,今天我想说明一下,通过今年我们自己做的一些案例以及跟合作伙伴合作的一些项目就能够体现出来,如果把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的跨界产品、智能楼宇控制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为双方带来更大的增值和内容空间。

  这是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我就不展开说了。国内的支撑体系,应该说温总理开了一个好头,李克强总理在深度地支撑,7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把智慧城市由90个拓展到第二批的103个,总共将近有200家地市,应该说都有做智慧城市的潜力了。那么怎么样把这些有潜力的城市发挥出来,让他们由一个试点的名单变成项目,我想这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仁都非常希望能变为现实的。

  我想简单讲一下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智慧城市包含的面是非常广的,包含了智慧产业,有技术、有服务、有管理,跟民生相关的产品还有人文。对我们来讲,我们是做传统或者是做物联网领域的智能家居产品的公司,我们的机会在哪儿?我认为一个是智慧民生、一个是智慧服务。具体体现在哪儿?挖出近年来在项目中参与的几块领域,一个是智慧社区,应该说整个产品线是目前业内最全的,除了家居类的,所有你想要实现的功能我们已经全部实现了,超越了以外的,比如说门禁安防等小区的监控,包括整个社区的信息发布,广告系统、社区的电子商务系统,包括整体的社区和园区的一卡通,室内的智能家居,已经通过云平台整合完,而且80%的产品是唯一可以提供核心产品的。我们完成了对接,也是我们参与智慧城市比较大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是关于智慧家居能实现的功能,杨博士是站在楼宇智控角度讲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能做哪些呢?我想老百姓最需要最常用的,可能像安防、灯光包括空气质量传感、温湿度、舒适性的传感、家电控制、远程控制、视频监控、产品控制整体整合在一起都是可以想到的,更多的能考虑到什么呢?近年来做了一个项目,这个不跟大家细说了,比如说跟光伏产业进行整合,这很有关系,我们给黄明太阳能做了微排的设置,整套的系统用智能系统和安防做了非常好的联动,包括用云平台进行用户行为管理。我个人认为实际上在智能化、物联网的领域里很多东西都是相同的,大家可以把自己成熟的东西拿出来进行合作,可能它可以折射出价值更大的整合体。智能建筑我就不说了,在我们介入楼宇智控的时候并没有提供全线的产品,基本上硬件上的东西很少,但做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东西,比如说已经在建的楼宇怎么样做节能减排。因为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能够非常好的将无线的单点部署把整个楼宇的智能化部署下去,楼宇说白了就是空调。其它的整合我想大家做系统集成的都知道,但集成完了以后怎么把智慧城市联动起来呢?很多时候都是割裂的,很难融合在一起。我们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优势就是之前我们跟很多大的通讯厂家都有合作,包括中兴、华为、大唐等(跟运营商包括电信、联通、移动这方面要弱一些),做了很多运营平台的整合对接和开发,所以我们做的平台能更好地融入到整个智慧城市的顶层架构平台上,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智慧园区也是同样的概念,包括到苏州、北京、南京、重庆等等,大家应该能猜到是哪家公司做智慧城市的总包,我们提供分包和整体的解决方案。

  微智能对我们做智能楼宇和楼控的合作伙伴有可能不是很感兴趣,这是我们在智能家居里比较细分的行业,可能在专门的物联网的专场里,大家对这个话题研究得比较多。微智能是把它套到智慧城市,微智慧就是要做得很简单,做成消费者、用户可以自己DIY的东西,比如说买几个LED灯可以享受氛围,也可以做成一个家电的方式,加几个插座,甚至是转化器做成最小轻量级的家庭自动化的应用,这是现在行业内各个IT和家电的巨头们研究的方向。在这个领域我们也跟一些家电和IT的厂家有很多的合作,相关的项目是在明年推出的。现在讲一下我们跟联想合作的模式,因为他们的产品已经上市了。联想的模式是,它有一款Q190,一种台式机这种电脑功能类似于机顶盒,功能很强大,是不带显示器的电脑,这台电脑的销量一直没有达到联想的预期,那么怎样才能让它有更大的生命力,在今年的销量可以集成5到10个点呢?大家想的是能不能加入智能家居的控制功能,在他的电脑里植入我们的智能家居模块,外面部署我们已经做好的节点,这样很快就能形成消费品级的、轻量级的小系统。这个系统会比较便宜,联想的订货量比较大,而且单品比较集中。享受的政策是买Q190的电脑就可以送一个,之后可以无限地扩节点。涉及到哪些产品我这里就不展开了,刚才说到的是常规的应用。在跟联想合作的同时,我们还跟几个做家电的厂家包括做机顶盒、做电视的也都是业内非常知名的厂家在做整合,加入我们的智能家居模块就可以布控节点。意味着所有的家电产品经过我们强强联手的整合,能快速地在半年内具备把所有的家电改造成智能家居网关的能力。这意味着所有的家电和IT巨头可以在半年甚至是最晚的一年内具备进入智能家居市场的能力。所以这块我想如果说有一些朋友这方面能做一些整合,后面可以考虑,除了家电可以整合其它的也可以整合,我想做楼控的有很多,都可以快速地植入智能家居的功能。

  智能家居的问题和改进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给联想定制的APP的界面,包括设备加网的一些操作,用户基本上能做到不用专业的人员开工就可以自己DIY。zigbee目前是用了HA,这是国际上用的最多的、量最大的标准,所以要符合HA才能进入市场。而在国内可以全线提供HA协议的,我们个人认为是自己这一家,有第二家的话联想就不会选我们了,我们跟联想的合作有一年多的测试和磨合期,从十几个厂商中选出来的。这是我们的几个很有亮点的产品,能变1.6万种颜色,通过APP进行调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可以通过照片来取色,照片上可以选取任何一个局部,就可以渲染,把这个直接同步到LED灯上。这些都是娱乐性质的,不一定就适合于智能楼宇,但可以做一些相关的控制,可以做一些中控的分析,可以根据大家的一些面部表情以及时间推移的情况分析调整状态的变化,跟我们目前给联想做的智能家居场景的变化是非常像的。

  下面讲讲威易是什么样的公司。威易是07年成立,我们的研发基地是在济南包括生产和核心物流,这块的核心技术是ZIGBEE2.4G,我们具备了模块级的研发生产设计能力。除了芯片,其它的东西都是自己做的。有专利39项,通过了CE认证。这个是科技部部长万钢参观智能家居的情况,这是工信部部长苗圩,这个是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这是中国联通董事长,这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

  接下来我们快速的了解一下威易的产品线有哪些,把已经成熟的产品拿过来用。大家能想到的基本上都有了,包括我们的空气质量PM2.5也在做研发,应该在明年的3、4月份会推出来;这是我们的电动窗帘的控制面板、红外线伴侣;这是APP客户端在手机平板和多媒体版本上的,有带路由器功能的和不带路由器功能的,这是核心产品的功能,包括语音控制和手机平板等等,包括能源管理、家庭电子商务、联动空调、安防、报警等等,这些所有大家了解的传统功能现在在我们的系统里都能实现。

  现在威易跟几个合作伙伴做的不同的案例:这是联想的电脑植入,这个是老年公寓的应用案例,与联通合作。这是跟中国电信合作的高端的智能家居楼盘。这是跟大唐移动合作的山东临沂的高端别墅。这是智慧酒店的应用,这是跟中科院合作的智能农业的数据传输,除了跟中科院做的,还有做工业控制品应用的,在最后100米无限脱传的模块卖得也很好,这是跟国家电网合作的。我想在广东可能大家要了解得更充分一些,广东以后的LED可能是要在三年到五年内替换掉,里面会用到大量的智能化控制,现在比较热的技术是ZIGBEE,路灯的改造成本是最低的。

  谢谢大家。

  (论坛结束)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

编辑:姜英芳

相关推荐

100/100字符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