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直是许多朋友的疑问。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企业大院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来教大家究竟该如何设计企业大院监控系统,赶紧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企业大院监控系统如何设计一、用户需求分析
1、需要在某企业大院内安装安全防范监控系统。经过现场勘查,初步确定安装9路监控点:
a)其中4路固定监控。包括2路大门监控,监看距离在30米以内;2路通道监控,监控距离在60米以内;
b)其余5路动点监控,要求能够控制摄像机的转动和镜头拉伸。
c)全部监控点要求进行全天24小时监控,夜间无灯光照明,需要添加红外灯作,以保证夜视效果。
d)由于传输距离较远,全部监控信号通过光纤进行传输。
2、系统总体要求:必须保证昼夜监看的效果,即图像的清晰度、控制的灵活性、录像存储的实时性、检索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良好的扩充、兼容功能。
企业大院监控系统如何设计二.系统组成
1)前端设备:各路固定摄像机(具体包括枪式摄像机、镜头、防护罩、支架、电源、红外灯)和各路动点摄像机(包括一体化摄像机、防护罩、云台、支架、解码器、红外灯)。其主要作用是负责视频图像的采集。
2)传输设备:由于采用光纤传输,因此该部分主要包括光纤和视频光端机。主要用于传输各种信号。
3)主控设备:指安装在监控中心的数字硬盘录像机等。主要作用是实现各种监控功能,如图像监看、云镜控制、录像存储、智能检索、网络传输等,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关系到所有系统功能的实现和性能的高低。
企业大院监控系统如何设计三.设备选型
1、大院内安装的固定摄像机,选用KTR-130X“日夜两用红外感应型”枪式摄像机,配以自动光圈镜头、室外防护罩、红外灯等周边设备。
2、镜头根据不同监看距离30米和60米,分别选用进口自动关圈“3.5-8mm”和“5-5mm”手动调焦镜头,可以根据光线变化自动调节光圈大小,并且可以根据现场监看效果灵活调整镜头焦距,以达到最佳监看效果。
3、云台控制摄像机,选用SONYFCB-480BP型日夜两用红外高感度一体化摄像机。
4、云台选用具有较大载重量的KTR-18室外重型全方位云台,来承载摄像机、防护罩、红外灯等设备,以保证长期平稳运行。
5、室外解码器,选用KTR-800B专用型解码器。
6、为了保证夜间监看效果,红外灯选用最新技术的870nm夜视红外灯(市场上多为850nm产品)。为了提高监看效果,相应增加红外灯的照射距离,因此分别选用照射距离为50m,80m和120m。
7、转换借口,选用性能最优的H-485C光电隔离型通讯转换器
8、数字硬盘录像主机,选用KTR-6012S十二路全实时数字硬盘录像机
企业大院监控系统如何设计四.功能实现:
(一)中心监控室具有的功能:
主控室是整个系统的信号控制及信息交换中心,具有最全面的系统功能,简单表述为以下几点。
可实时显示任意一路或多路监控点的影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可对任一路摄像机的显示效果、录像速度进行设置,以达到最佳效果。
可对某一路或某几路重要监控点的图像进行多种模式的存储录像。
重要录像资料可以备份和播放。
可对录像资料进行多种智能检索和回放。
可任意控制前端云台和摄像机镜头,选取最佳角度和距离监测现场情况。
具备强大的联网传输功能,可将各路监控信号远传广域网,实现网络监控。
具有强大完善的报警联动功能(详细内容参见以下部分)。
可在主控室扩充模拟电视墙,增强显示效果(但成本造价较高,暂不推荐);
通过在数字智能型控制主机上的设置,可将监控信号上传到internet网,实现远程监控。
更详细的功能介绍请参见设备选型中数字硬盘录像主机的功能介绍。
(二)其他网络分控端具有的功能:
作为网络分控端必需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够实现分控管理的功能。包括:分控端的分控计算机必须与中心数字主控设备联网;在分控计算机上安装专用分控软件并运行;享有最高管理员的授权和密码。具体功能有:
通过网络可以随时观看所有监控点的视频图像。
通过网络和分控软件可远程控制各监控点的云台和镜头,摆脱地域限制。
可登陆到分厂的监控主机,任意查看以前录像资料。
可对分厂前端摄像机的色彩、对比度、饱和度等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企业大院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了,相信各位看到这里都清楚企业大院监控系统如何设计了,希望能给予各位一定的帮助。
(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千家智客进行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复制粘贴太麻烦?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回复:“智慧安防解决方案”即可下载本方案文件。还在等什么呢?快快关注起来!
猜你喜欢: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19年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将于2019年10月30日至12月11日期间,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八大城市举行。本届峰会将聚焦“AIoT赋能建筑、人与空间”,届时将携手全球顶级智能化品牌,共同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建筑与家庭中的最新应用,全面解读人工智能、物联网与智能化产业链的最新发展趋势。
更多2019年峰会信息,详见峰会官网:http://summit.qianjia.com/
参与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