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千家网讯:“低碳世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园区内诞生了200多栋时尚的绿色建筑,它集中展示了各国的屋顶、墙体、室内立体绿化的新技术,展示了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态新理念,成为一个精美绝伦的低碳建筑、立体绿化、环境保护博览会。千家网世博报道组为探寻绿色、低碳建筑特赶赴上海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千家看世博:伦敦零碳馆(千家网记者摄)
位于上海世博园E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有一个伦敦零碳馆,记者在这里看到了不一样的低碳生活。
伦敦零碳馆案例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2002年,该社区的99户英国居民率先走进了零碳生活。展馆由两栋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总面积2500平方米。这幢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全方位地向参观者展示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

千家看世博:伦敦零碳馆(千家网记者摄)
零碳是一种生活方式
零碳建筑,是利用各种手段减少自身产生的污染,并将废物合理利用,使用环保清洁的能源,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简单来说,通过太阳能、风能和有机垃圾发酵产生的生物能作为核心能源达到 “零能耗”;通过屋顶收集的雨水冲洗马桶或灌溉植物,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以此达到 “零废水”;将有机垃圾用来发电,将无机垃圾制作成家俱或建筑材料,以此达到 “零废弃物”。这就是零碳房主要原理。

千家看世博:伦敦零碳馆(千家网记者摄)
“风帽”为上海气候度身订造
零碳馆主要依靠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三种核心能源。最为独特的是楼顶的“风帽”:室外的冷空气和室内的热空气能够产生热交换,从而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在这个有机循环的能源系统中,60%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光伏板,40%则靠蓄电池储存能量,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看了零碳馆,你会觉得“建筑零排放”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千家看世博:伦敦零碳馆(千家网记者摄)
当然,8年来的科技进步,让上海的零碳馆不只是“贝丁顿翻版”,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通风系统和太阳能系统的性能都要超出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比如,同样是头顶五彩风帽,零碳馆风帽的横截面是三角形,而不是贝丁顿那样的圆形。新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还充分考虑了上海风速低于伦敦的情况,使得设备对风能的利用更为理想。这些随风灵活转动的“风帽”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送入建筑内部,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在通风过程中,建筑同时可利用太阳能和江水源系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和降温。

千家看世博:伦敦零碳馆(千家网记者摄)
在零碳馆中,温度调适由太阳能和风力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风帽系统提供,电力则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和生物能热电联产生。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太阳能热水驱动的溶液除湿制冷系统使进入室内的新风降温除湿,同时灵活转动的22个风帽则驱动室内通风和热回收。本案例还利用世博的区域级江水源热泵体系设置有冷辐射吊顶。值得多提一笔的是高效利用城市废弃物的生物能热电联系统,该系统将食品废弃物和有机质混合,通过生物降解过程产生电和热,处理后的产品可作为还田生物肥使用。零碳馆还采用雨水收集最大效率地减少水资源的流失污染,所收集的雨水将大于建筑消耗的水资源量。更奇特的是,零碳馆中的指示牌都是用没用的晒衣架和T-shirt做的。

千家看世博:伦敦零碳馆(千家网记者摄)
零碳馆中的样板房将征集最环保的建筑和室内产品,包括家具、门窗、电器等,并力邀六位室内设计师以不同风格建造了零碳屋——包括未来风格、田园风格、极少主义等。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