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提要】
2011年12月15日,以“智能建筑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广州站),在广州中国大酒店隆重开幕。本次峰会展示了多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此外,主办方还设置了峰会专访区,邀请二十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出席本次峰会,并在峰会专区采访优秀品牌的高层,共同解读各自品牌的丰功伟绩及其产品技术先锋。
海南易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最早的系统集成商之一,公司成立于1998年,发展至今已有13年之久,从成立之初的举步维艰到今天的海南系统集成的龙头企业,期间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起伏。如今,经过市场锤炼的海南易建已成功转型为专注于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和系统集成服务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历史的沉淀不仅造就其优秀的项目实施能力,也让它能以独特的眼光挖掘未来的商机。
12月15日,海南易建CEO杨全福先生和销售经理蔡平福先生做客建筑智能化峰会专访室,向多家媒体讲述海南易建的发展与合作、对当下行业环境的见解以及对未来的计划。
以下为海南易建公司的采访内容:
左为海南易建CEO杨全福先生,右为海南易建销售经理蔡平福先生
记者:海南易建成立于1998年,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请谈谈易建科技发展历程、目前的公司发展情况和将来的发展目标。
杨全福:海南易建成立于1998年,正值互联网经济蓬勃开始的时候,我们一直致力于航空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海南易建是伴随着中国民航业发展一同成长起来的公司。“十二五”的整体规划一再强调提高内需和服务的概念,在我们公司近期发展目标里,也一直在思索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在整个旅游链条服务领域里面,来自于航空的产业链条,可能是服务里面涵盖最深的一块。易建作为在航空领域里成长起来的智能化公司,我们近期的目标体系也是以整个旅游产业链条为核心的智能化设计体系。
记者:贵公司以系统集成为主,提到弱电项目,请您介绍一下近几年贵公司承接的弱电项目的情况。
杨全福:海南易建有两个产业链条,一个是以弱电系统集成为核心体系的弱电体系,另外一个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技术支持。现在比较热门的就是第三方服务,我们去年拿到相关卡牌照,全国金融牌照卡发了三张,三张牌照里面的互联网技术支持这一块,其中有两家公司的后端技术支持是由我们海南易建做的,从整个第三方支付来说,卡系统这一块是我们的业务亮点。
智能楼宇方面我们的侧重点与航空相关,也就是说侧重于机场、民航的解决方案。机场的成熟案例锻造了易建在民航业的声誉,如海口的海航大厦,获得全国最高的鲁班奖。海航大厦在整个海南岛是标志性建筑,他们提出了绿色、节能、环保的诉求,而且由于标志性建筑本身在能源的消耗上要做出亮点的灯光是必不可少的,既想追求节能,又想有亮丽工程,如何在中间寻求平衡点,在整体设计的时候我们费了很多心力。我们更侧重于设计这一块领域,也就是说在解释智能楼宇的时候,我们对于设计的着重点会多一点,而对品牌这一块,相对来说关注点要差一点。
记者:刚刚您介绍了易建在海航大厦项目获得了鲁班奖,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新海航大厦项目的情况吗?您觉得这个奖项对于易建科技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杨全福:中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项就是鲁班奖,新海航大厦获得鲁班奖,整个的检测和校验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鲁班奖侧重的是项目的质量,所以说整个项目质量是非常过硬的,这个用语言表述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我简述一下获奖过程中最核心的东西,也是在设计过程中的亮点,就是在绿色节能与现代城市的亮化工程之间有效地寻求平衡点。在各位去海南旅游的时候,整个海航大厦晚上的场景一定可以给你留下特别深的印象。它整栋楼通体都是LED,楼顶端还有一个很大的LED大球用来播放各种资讯。节能对这样的楼来说要求和挑战非常高。在深化设计中我们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拟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数据链条,包括如何避风、如何有效地把能源做到更合理化、时间节点如何处理等等,在后续关于整个数据机房处理的时候,涉及到节能的地方更多,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如果各位有机会去海南,可以到海航大厦参观一下,那是一个非常值得去关注的建筑。
记者:对于一个大厦、一个工程项目来说,甲方对你们可能只是一个笼统的要求,如绿色、环保、节能或者是智能化,但对于上游产品的合作伙伴来说,可能需要一些更具体的要求,所以在这方面我想要请教您,您对上游产品合作伙伴一般会提出哪些具体要求?第二个问题是易建未来的发展会走出海南吗?
杨全福: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不是准备走出海南,而是我们已经在海南之外了,易建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有分公司,易建的母公司是涵盖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公司,所以我们顺着这条市场脉络已经延伸到全国各地,虽然还没以易建的身份出现,但是我们的服务体系和架构体系已经在全国立足。
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我觉得企业要有一定的感性对待自己的合作伙伴。在易建发展十多年时间里,我们跟很多合作伙伴、品牌厂商进行了合作和联系,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也让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与这些合作伙伴沟通,理解他们的技术,了解他们的发展,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跟很多厂家都达成了比较好的合作关系。我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除了理性还要有一定的感性,因为是他们使你在这十多年时间里成长起来的。
记者:现在房地产处于打压的状态,下游的智能建筑这一块行业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
杨全福: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今年下半年我思索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智能楼宇这一块,我必须考虑明年的业务情况。大家也都看到,房价短时间不可能起来,房地产商存在洗牌等等一系列问题,但实际上我还看到了另外的问题,就是现有房地产建筑这一块,以前都是以空壳房的状态在做房地产销售或营销,但现今精品房已陆陆续续成为房地产销售的亮点。随着房地产整体市场的普遍下跌,营销压力的增加,会出现很多的精品房销售,从而带来智能楼宇新的发展机会,最起码会为新的智能小区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平台,这是其一;其二,由于房地产商在小区里受到压力,很多房地产商已经转向商业楼盘,商业楼盘在近期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商业楼盘实际上是一个对智能楼宇和智能发展有更高需求的产业,他们对智能楼宇的要求比智能小区的要求要高很多,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个行业实际上也面临着微调,如果可以在这一块补抓到商机,以后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易建本身紧随着航空产业链条发展,在未来可预期的五年内,全国的机场数目将大幅增加,全国大部分的航班楼也需要改造,这也为我们带来了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记者:刚才您提到LED,LED目前在智能化项目的应用情况如何?您认为LED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智能化项目当中LED与灯光的关系又是如何?
杨全福:我对LED的了解比较有限。我对它的了解更多侧重于LED产品成型后的关系。从我本身的知识面来看LED,LED现在的发展确实比较火爆,现在连民用电视都由原来的LCD往LED靠拢,大家都知道在民航航站楼前面有一个大的航班引导系统,那一块以前基本是被日本的产品所垄断的,那个是很小的LCD屏,它要求亮度高,要能够达到工业级24小时使用,还要达到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环境、温度等等一系列要求,一块屏的造价都是几百万,如果用LED来做,这种屏的造价要下降很多,所以我一直很认同LED在这方面的发展。这是我自己工作中对LED的认识,谈不上对LED的点评。
关于对LED智能照明的认识,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做到了一系列相关的东西,也就是在后端如何把有效控制做得更好,使LED的功能不仅仅是照明,而是做得更富有活力、朝气。在这一点上我觉得LED的前景会更大。在整个新海航大厦的工程里面,我们并不把LED局限在照明上,而是更多地处理成亮化,然后是美化到整个工程里面。我们把灯光控制这一块做得更完善,这样既可以达到照明、节能的效果,也可以达到宣传的效果。如果仅仅是局限于照明的概念,LED的造价还是偏高的,因为它永远要比白炽灯泡要贵。
记者:海南易建成立于1998年,已经有十三年的历史,这十三年的历史成长当中,在技术或者市场方面有没有遇过什么瓶颈或者转折点?针对业内同行的系统集成商或者互联网服务,海南易建的优势在哪里?
杨全福:企业整体发展十多年,说没有遇到瓶颈是骗大家的,实际上一路走来会有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发展方向的问题。易建成立于98年,正是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时候,当时易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发展方向的选择。当时我们选择了两条线,一条线是互联网,一条线是智能楼宇。2000年的时候整个互联网产生很大的泡沫,当时易建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大家也很清楚,互联网是通过烧钱的方式去发展的,这带来了一系列资金链条的问题。随着我们慢慢转型,我们的行业定位也更清晰地表达为民航解决方案。我们并不只是为民航解决智能化这一块,我们为民航解决的更多是包括楼宇、应用系统的问题,甚至包括到提供第三方解决方案的服务厂商,所以我们的定位已经升华到绑紧这个产业链条,而不局限于用什么方案去解决问题。关于这点,实际上我们是经过十多年才陆陆续续发展成这种状态的。也许有人会说,把自己和产业链条绑得很死,这样会使我的客户群体比较单一,但是我清晰地看到整个民航产业链条在可以预期的五年内,是中国蓬勃发展的产业链条。像中国现在也在制造大飞机,这是从国家宏观场面能够看到的民航产业大发展的时间,所以我们绑着这个发展的时段,去寻求我们自身的发展空间。我想从整个可以预期的未来来说,我们还会在民航中间寻求到各种更大的发展可能性。
记者:今年“十二五”规划之后整个互联网发展比较快,到时候会带动智能家居整个产业的发展。刚才您说易建更多的应用在于民航和商业应用,而智能家居更多属于民用,您怎么看待整个智能家居的发展?易建现在承接的项目是否有涉及到智能家居,如果有,会如何选择合作厂商,有何具体的要求或标准?
杨全福:关于智能家居我们是有所涉足,而且准确地说,海南岛现在最高端智能小区的智能家居都是我们在做,我先介绍下当时做智能家居这个项目的大致情况。我很清楚地知道,国内智能家居实际成功的案例并不是很多,都是提出一个完整的理念或者概念以后,实现一个噱头,并没有真正实现所谓的智能家居。我当时在做我们整个系统的智能家居的时候,前前后后我自己参与考察了近一年时间,也参观了深圳、北京、杭州的一些高端智能家居楼盘。在智能家居领域,我觉得难点不是产品商的选择,而是你跟甲方的默契程度,然后是甲方对项目的整体调控力度。如果你要真正实现智能家居,第一,你要实现与其他系统、设备口的联动,这些联动涉及的所有数据端口实际上都来源于设备厂商。然而设备厂商一般不会提供端口。拿电梯来说,你需要它达到某一层然后停在某一个空间,电梯门就是你的房门,这当然是很有吸引力的题材,但问题是你如何与电梯联动,你必须要求电梯给你提供完善的数据接口,这方面往往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电梯厂商不愿意。几年前的智能家居,大家提到的噱头可能就是通过一个电话就可以把家里的空调进行遥控,回家以后房间就凉了,但前提条件是你需要把空调的接口给我,所以说在这里面实际上是一个联动的概念,如何有效地把这些联动真正绑在一起,我认为最强势一定是甲方,甲方告诉你,不给我接口,我不给钱,所以系统集成商如果真正想要实现智能家居,就必须跟甲方达到极其默契的关系,促使甲方行使相关的管理职能,那么智能家居才有可能比较完善的实现,甚至到后面,甲方要求物业也参与进来,这才能让智能家居展现得淋漓尽致。拿我们在海南的智能家居项目为例,我把很多功能都实现了,但忽略了后端的服务,这个后端服务是你需要让客户真正理解你所做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如何真正去使用。海南岛的楼盘空置率比较高、投资的比较多,但是楼房贵,就公寓房都是过千万的,当时我想,业主本人在北京,但在三亚买了套房,他总有需要直观的诉求,我们在整个房子的公共房间加摄像机,这个摄像机当时在国内是没有的,一是体积小,另外一个是可以360度旋转,它的远焦比较长,因为是海景房间,我需要把远景也照出来,也就是说业主在北京通过互联网就可以看到他整个园区景色,包括海景。但是我发现在后续服务中,业主的使用率很低。作为物业来说,他们也不愿意用,因为物业肯定希望越省事越好。所以我认为在整个智能家居领域,应该理好甲方和物业两端。与甲方的协调足够强势,跟物业协商好,做到足够的宣传、推广,这样做起来才会更好。至于跟厂家的合作我认为相对次要一点,因为你只要提出完整的设计理念,任何厂商都会满足你的解决方案的。
记者:刚才您提到做企业是需要感性的,而且您也说到在挑合作伙伴的时候也会带一些感性,从企业内部管理和对公司的发展来看,理性的需求会多一些,您的感性在企业未来发展当中会起到促进还是阻碍的作用?第二个问题我想请问一下蔡经理,贵公司今年的销售情况是怎样的,2012年有哪些销售目标或者计划?
杨全福:我提到感性和理性被大家质疑,我觉得很正常。我认为一个团队在成长过程中,他是有历史沉淀的,他们在这个企业里共同成长,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你在看待这个人或者这个事的时候,实际上你是在看他的优点和缺点,当你看他的优点的时候,这个人几乎是完人,当你看他的缺点的时候,这几个人就没法用。所以说到理性和感性,用西方的管理思想来说,你必须去打一个分,有一个比例,但是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应该是更加中庸、更加平和、更加具有亲和力,更加能让大家在合作过程中寻求到互相的解决方案。我并不认同一定要分出感性和理性的比例,我认为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众志成城的感觉做到位,这个企业自然而然也会做得更好。
蔡平福:我们易建科技已经完成了公司在年初时制订的计划和目标,同比去年还有30%的增长,我们明年的销售业务重要是在智能楼宇和高端酒店,并且基于物联网方面的项目我们都会涉及。
杨全福:我估计大家感兴趣的东西没有听到,所以我替大家解释一下。易建科技在2000年的时候已经成为一家股份公司,我们的相关数据在证券报上都有进行披露。刚才提到的数据为什么没有办法很清晰的展示,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有电子商务和智能楼宇两个领域的业务。在电子商务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围绕电子支付进行的业务。这两个领域的业务需要进行一次拆分,拆分完之后才有比较精确的数据出来,现在如单从智能楼宇方面来看,没有办法给大家提供准确的数据,谢谢。
专访支持媒体(排名不分前后):搜狐家居、IT168、网易家居、搜房网、中国照明网、阿拉丁照明网、IT时代周刊、安防市场报、硅谷动力、慧聪网、21cn房产网、千龙网、世界照明时报、太平洋家居网、国际智能建筑、赢周刊、房地产导刊、电气与智能建筑,计算机网络世界、社区中国网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