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安徽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安徽公安在线”发布提示称,浙江、安徽等地已接连破获数起利用“易容术”进行ATM犯罪的案例。犯罪嫌疑人先花千元在网上购买面具,然后作案,所留下的录像资料均属伪装,价值不大。对此,有关专家呼吁,赶紧为银行ATM配备立体防御的监控设备,切实可靠地保障储户的财产安全。
警方微博:歹徒佩戴面具作案
浙江金华武义公安局民警王于京发布微博称,据这伙犯罪嫌疑人交代,其作案手法令人吃惊,因为他们经过仔细研究,了解ATM视频监控和智能监控的特点,获悉其“只录像,不报警”的缺点,所以,购买了仿真度极高的面具,外形逼真,五官清晰,基本看不出有易容的痕迹,歹徒然后迅速在ATM上安装盗码设备,窃取卡号和密码。
事实上,此前,广东、福建等地已多次发生类似案件,歹徒佩戴从网络上购买的高方正面具,疯狂作案10多起,盗窃40余万元。而警方后来通过视频监控调阅的录像,使用价值却不大。直到警方后来在多个银行网点蹲点,才将作案的歹徒现场抓获。
据了解,犯罪分子利用面具作案的手法越来越多。有媒体报道过,香港警方曾破获一跨境起偷渡集团,拘捕7名嫌犯。一名福建青年在香港机场偷渡时,由“蛇头”安排戴上硅胶制作的仿真面具,化装成白人老头,持假证件骗过航班人员登机。后来在飞行途中,偷渡男子取下面具被人发现遭到警方拘捕。也曾发生过美国白人戴黑人面具6次成功抢劫的案件,由于歹徒遮蔽了本来面目,留下价值不大的视频录像,给警方破案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智能监控: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歹徒佩戴仿真面具就能轻松骗过银行的智能监控,轻易地盗取用户的卡号及密码,从而盗取钱财。消息一经传开,在广大网民中激起巨大波澜。很多网友对此感到恐慌,江苏网友陈某表示,他每次到银行ATM取款,看到头顶上的监控探头,以为很安全,但现在才知道这些都是摆设,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为何动辄上万元的视频监控、智能监控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没有及时报警呢?原来,视频监控只能拍摄录像资料,以供警方、银行事后调查取证,并不能当即发出报警信号。
即使号称视频监控升级产品的智能监控也并非如宣传得那么神乎其神,比如能“及时发现异常状况报警”。原因在于实现智能监控,需要满足多个苛刻的使用环境和前提。如高清摄像头不能承受恶劣天气、镜子反光及水枪喷射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致使视频画面遭遇破坏,影响分析结果,此外,智能监控的分析软件在应用时也容易受到光照和角度的影响,导致漏报和误报的结果发生。
因此,当不法分子佩戴仿真面具实施ATM犯罪时,视频监控、智能监控只能装聋作哑,在事后提供视频录像,而且拍下的并非歹徒的真实相貌,并误导警方破案。
专家建议:反盗码领衔立体安防体系
事实上,已经发生的多起案件证明视频监控、智能监控曾经为ATM安防的发展起过一定程度的保驾护航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不法分子作案手法翻新,监控手法单一的平面视频监控显然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急需建立以多种传感器为核心,视频监控为后盾的立体防控体系,多元出击,组合打击犯罪。
据警方披露的资料显示,目前,在ATM上加装盗码设备窃取储户的卡号和密码,成为最主流、普及的作案手法,该手法隐蔽性强,不易发现,而且异地取款,还流窜作案,社会危害性极大。而如今,不法分子佩戴面具实施犯罪,留下价值不大的录像资料,无疑给警方破案更是增添了难度。
专家建议,要治疗这类恶性顽疾,只需配备采用立体防控原理的反盗码装置,利用激光测距原理,实时监测ATM插卡口的物理距离,一旦歹徒安装盗码器械,就会触发报警信号,通知警方现场捉拿嫌疑人。
除此之外,利用立体安防原理的听声辩位、体味识别系统,也可以作为监控的辅助手段,比如,在ATM前,当储户忽然发出急促的求救声,监控中心就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制止恶性案件发生,也能起到理想的监控效果。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