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

退卡不退金 智能交通延伸受“内伤”

12年06月29日     中国安防展览网

[导读]

  千家安防网:

  一卡通巨额押金,退卡时不退押金索发票被拒。同样是收取押金,为什么北京收20元,广州收30元,济南收10元?自2000年至今,全国城市交通领域一卡通累计发卡量突破1.8亿张。发卡量大、使用面广、集乘车和缴费等功能于一身的城市一卡通,因巨额押金及利息去向等最近再次引发关注。而作为正在建设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建设势在必行。“一卡通事件”的引发,让智能交通延伸建设身负内伤。

  智慧城市热点建设,智能交通领域被视为“抢夺大蛋糕”

  2011年,“智慧经济”发展态势初现。这一年,全国有36个城市先后打出了智慧的旗号进入智慧城市建设梯队,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的智慧城市数量占据了总数的74%,仅长三角地区就有11个,占比达31%。如今已有95个甚至更多城市(区)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并相继启动智慧工程。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将带动万亿的经济发展规模,直接带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间接推动城市传统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智能交通建设势在必行。

  智能交通是通过建立一个数据采集、收发、处理的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平台,开发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建立和系统整合技术、交通实时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和控制技术、运载工具定位技术与智能导航技术、紧急救援管理系统技术等,提高交通系统的能力、效率和安全性。近来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智能交通迎来了飞速发展。各大小企业纷纷涉足,抢夺这个大蛋糕。据了解,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GPS、地理信息和系统集成环节。其中,高速公路一卡通收费系统各城市正在慢慢普及中。

  然“一卡通押金不透明”事件,让交通一卡通身负内伤。

  押金不透明,最终只会“卡”了一卡通自身

  专业的解释是“在租借东西时是用做抵押的钱”。乘车人作为消费者,每一次上车都已付费,他们并不租借公共交通工具。但一卡通并不是“租借”来的,而是消费者购为己有,付合理的工本费即可。

  一卡通让车站减少了排队购票的管理,也让乘客获得了便利,是一举两得的创新。但一卡通的发行者非要给自己一点奖励,收取押金,名为“押”,实为“永续存款”,因为一个城市只要存在公共交通,就不可能出现大众集体退卡,押金就能一直躺在自己账上。如果只由发卡部门自行决定,不让用户参与决策,这对用户是权利的剥夺。如果长期以往,让用户对一卡通失去信心,最终只会“卡”了一卡通自身。

  如何建立智慧城市中真正的智能交通?

  以芬兰的智能化交通为例,500余万的人口,畅通宽便、高速免费的交通,清洁的空气,超一流的森林覆盖率,站在社会福利的顶层……对芬兰这样一个北欧小国在环保、电动车以及绿色能源领域的成就,让人耳目一新。为什么?这是因为芬兰从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由气象、道路信息反馈连接到每个车主的终端信息系统,非常先进。其告别了被动管理,核心理念是主动管理,方式是自动报警和预警。

  高质量的数字信息管理,巨大的数据库,成天收集用户行驶信息。比如,有一种叫ACS的设备,能够收集车辆的移动数据,例如雨雪天司机刹车很多,但只要一刹车,就通过车辆的ABS系统将刹车数据传递给ACS系统里边,而智能管理中心就会将这些数据传递给路面的终端用户,给其做行驶道路的选择。

  再举一个例子,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为了提醒其他车辆或者为整个交通着想,道路标识会自动显示前面交通状况,同时在没有摄像头监控的情况下,也可以第一时间临时封闭道路,同时对车速进行限制,而事故处理完了,交通标识又可以变回来。

  科技,智能,体现在芬兰交通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建立智慧城市中真正的智能交通?从概念设计——商业模式——政府合作——公私合作等各个环节研究下来,他们的核心诉求,在于主动安全和智能交通。

  政府“牵线”,促进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智能信息化

  2011年底,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港口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国家的重点投资,处于加速扩容阶段。《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约6.2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总投资略有增长。

  近日,我国智能交通又迎来喜讯,《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即将印发!该战略提出了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要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关键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以及产业,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协同运行。郝杰指出,战略规划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计世资讯则预测,到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投入将在1820亿元。

  不难看出,政府的“牵线”,正在进一步促进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智能信息化。

  结语

  随着物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方城市的重视。而智慧带来了什么?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发展和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而不是加剧所谓的“暗箱操作”。相信在政府“牵线”下、自身的管制下,智能交通、清洁交通将一直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

编辑:

相关推荐

100/100字符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