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深圳亿光企业法人李斌自6月8日“人间蒸发”,6月17日工厂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员工向石岩派出庭提出仲裁申请,希望通过劳动仲裁拿到自己四月份到六月份的工资。
深圳亿光企业法人李斌自6月8日“人间蒸发”,6月17日工厂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员工向石岩派出庭提出仲裁申请,希望通过劳动仲裁拿到自己四月份到六月份的工资。据员工推断,企业要倒闭了。

深圳亿光员工向石岩派出庭提出仲裁申请
“这家企业倒闭是必然的了,老板欠了一两千万的债务,现在被拘留起来了;工厂也停工了,企业是救不了了。”一位深圳市亿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亿光)的员工在深圳市宝安区劳动争议仲裁院石岩派出庭门口气愤的说道。昨日,深圳亿光员工向石岩派出庭提出仲裁申请,希望通过劳动仲裁拿到自己四月份到六月份的工资。
据了解,深圳亿光企业法人李斌自6月8日已经消失不见人影,企业员工也联系不上自己的老板,6月17日工厂基本处于停工状态,目前企业也没有任何公告。企业的员工介绍说:“老板欠供应商一两千万的贷款,老板在汕头被拘留了。工厂还欠着我们员工三四十万的工资呢。”据记者现场观察,到仲裁院出庭的深圳亿光从基层员工到企业副总共有四十多人,他们一致的看法是企业要倒闭了。
倒闭原因在哪里
深圳亿光倒闭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是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但是资金到底是在哪里出现了问题就众说纷纭了。有的企业员工说,可能是企业转型失败,深圳亿光之前都是走产品渠道路线,所得的利润比较低,今年可能老板想转型到研发领域,投了一些钱进去,比如花高薪引进了不少技术型人才。有的说公司股东关系复杂,公司管理混乱。有的说是合作新项目失败,其他股东撤股让深圳亿光陷入泥潭。有的说是老板让财务做假账,自己把钱转走了。
据记者了解,深圳亿光是一家提供LED显示屏及单元板等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在今年的时候生产全彩显示屏,但业内反响一般。说转型的话未发现公司有什么大的手笔,大部分员工也不同意转型失败这一说法。至于说合作项目的失败,也许有迹可循。在之前曾有传闻,深圳亿光与四川柏狮光电合作建立了柏亿光电。但是柏狮光电销售总经理王鹏否认了这一说法,据王鹏介绍,柏狮光电之前是有意向与深圳亿光合作建设生产基地,但是投资方都是柏狮光电,深圳亿光没有出钱主要负责管理。后来柏狮光电在审核深圳亿光的财务报表时,发现深圳亿光注册资金是五百万,而负债却有一千多万,这是极其不正常的,于是就没有合作下去。
过度利用财务杠杆
财务报表不正常反映出深圳亿光存在的另一个问题——过度利用财务杠杆,这是LED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08年到12年LED显示屏行业发展迅速,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市场份额,把财务杠杆用得比较极致,公司本身规模不足以支撑做这么大的生意,但是在利益面前很多企业都冒险去做了。这时候企业就面临严重的负债问题,负债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欠银行的钱,一个是欠供应商的钱。在行业高速发展时这个问题看不出来,但当行业放缓或者渐入层次的时候,负债问题就会变成一个火药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会产生爆炸。王鹏说:“注册资金只有三四百万,而负债率却高达一两千万,这就是过度利用财务杠杆的表现。”
深圳亿光员工在讨要自己薪水时,企业老板的代表说,别人还欠着公司的钱,员工想讨薪可向欠企业钱的客户去要。这看起来很荒唐,但却反映了公司存在的三角债务问题,这样的问题同样普遍存在于其他LED企业中。之前市场红火,很多企业就努力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即使在没有充裕资金支付供应商款项的情况下也乐于这样做。同时,为了赢得更多的客户放松了自己的销售方式,延长了客户的回款时间。这样做对自己或者说对行业的损害都是比较大的。当一些供应商坐不住的时候就会向企业挤兑,企业收不回客户欠的款项,而又还不了供应商的欠款,这就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企业也就面临着倒闭的风险了。上市公司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是上市公司资金比较充足,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从公司的财务报表还是能看出问题的。之前倒闭的钧多立、愿景光都是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无法妥善解决都倒闭了。
深圳亿光出现的问题,也是众多LED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企业不能盲目的追求利润,要控制好自己的销售方式,不能过度的放纵自己的工程贷款,在行业内提倡一种健康销售方式,企业对自己产品的品质和性能负责,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财务负责,对客户的放款不能太长,控制好自己的资金问题。
LED企业倒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
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消息,LED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之前,素有中国LED之城的深圳出现了一股LED厂商倒闭潮;另一方面,LED产业联合会马上就发表声明表示深圳LED企业倒闭潮传言不实。
我们都知道,这一年LED企业过得不容易:国外客户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市场还没有醒,经销渠道如火如荼的开展,点布到位了,可是销量平平,而且LED的价格却在下滑,利润越来越少。于是出现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老板拍屁股走人。
任何事情,只有等到有了伤害,才知道去深刻的反思。又是一年到头了,也是算账的时候了,我们认为,暂且不论LED企业倒闭潮是否真的到来,LED产业的发展缺陷却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根据业界的普遍预测,LED真正进入家庭还需5年时间。由此带来的一个疑问是:除了政府买单外,谁还愿意购买LED产品?
另一个困境则是,由于LED照明技术依然不够成熟,致使部分LED路灯光衰非常严重,而高挂的路灯需要专业人员及专业设备才能够更换,企业因此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作为政府一方,表面上是使用了更先进的路灯,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针对现在多家LED企业倒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其原因:
1.缺乏品牌意识
LED企业数量众多,鱼龙混杂,产品参次不齐,没有自主品牌,导致一些专利被盗用,侵权事件屡有发生。
2.民用功能急需政策扶持
由于LED照明灯具的价格比传统钠灯昂贵,一次性投入较大,使得地方政府不敢大胆投入,导致LED照明灯具在国内的推广应用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目前各个省市的照明协会都响应着政府政策。同时,我国目前的LED照明绝大多数仍用于公用设施,其日用功能的发挥尚需相关政策的扶持。
但有行业人士提到,当前LED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政策的扶持,他们的困境与目前的市场环境相关,只要企业有足够的生命力,提供给它相应的市场环境,就能生存下来。
3.技术和设备瓶颈
在LED衬底材料的技术和外延片生产设备方面,国产LED照明产业存在明显瓶颈。我国企业LED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专利主要集中在封装阶段,而在最关键的白光、大功率LED灯的热平衡问题、持久高效的荧光粉等方面,技术专利一直被欧、美、日等国企业垄断。国内LED照明灯具产品的亮度、发光效率、抗静电能力、抗漏电能力以及品质控制水平与国际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4.缺乏产品定价权
国内LED企业的规模较小,产业资源分散,核心芯片特别是大功率LED芯片主要依赖于从国外进口。单个中小厂商只能单个从国外进口价格高昂的芯片,造成议价能力低的状况,使成本居高不下。
观察当前的LED厂家,“借鸡生蛋”者占了很大一部分从国外买回大量的设备、芯片自己封装,一时间,做饲料的、做调料的、做水泥的、做煤矿的等各路资本纷纷加入到LED行业的大军中。
而在市场面前,企业终究要面对成本、技术、人才、专利、市场需求和后续资金等现实问题,行业扩张期的混乱无序,注定了要面临眼下的窘境。
从产业的角度看,这或许并不是坏事。多重压力下引发的“倒闭潮”,将倒逼企业直面核心技术欠缺等难题,促使产业进入转型提升的新阶段。相对于长期利好,短期的阵痛是值得的。弱小的企业经不起风浪的折腾,在困境面前帮扶是必需的。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