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

再过20年 移动支付也会被取代?

17年09月04日     千家网

[导读] 随着无现金城市概念的逐渐实现,移动支付几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付方式。但互联网的发展绝不是让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而是让一切变得更佳简单。

  随着无现金城市概念的逐渐实现,移动支付几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付方式。但互联网的发展绝不是让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而是让一切变得更佳简单。二十年的时间,移动支付可以全面取代现金成为最主流的支付方式。再过二十年,移动支付又会被什么取代?

  很显然,移动支付与智能手机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最早在1999年,中国移动联合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广东部分地区实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到2017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使命,期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智能手机行业的高速发展。

  智能手机在支付过程中只是用户验证身份的工具

  中国跳过信用卡直接从现金过渡到了移动支付的时代,如果说前20年是让支付重心转移到手机上,那么后20年,便是让支付彻底摆脱智能手机。

  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想完成支付过程只需要两个条件就可以:首先你需要一个账户,然后你需要证明你是这个账户的主人。当然,前提是这个账户里得有钱。而目前的移动支付,智能手机所利用的密码、二维码或者指纹等方式,都是在完成验证用户身份的任务。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手机是介入支付环节的第三方工具,而让支付环节变得更复杂了。

  用户账户可以是银联的银行账户,也可以是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账户,只需要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就可以了。而唯一可以继续优化的就是用户身份验证的环节。说到这里,你们大概能够猜到一些端倪。

  生物识别技术将取代智能手机

  既然通过手机都是麻烦,那么我们只有靠自己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了。从昨天京东线下店支持刷脸支付,到今天支付宝上线刷脸支付,一下子就引发了很大的关注度。这意味着,支付摆脱手机的剧情已经开始上演了。

  京东和支付宝所使用的方式非常类似,利用摄像头捕捉到的人脸进行用户身份确认,再通过输入手机号进行二次匹配,就能够直接获取权限调用用户的金融账户完成付款。当然,使用者需要事先在相应的支付平台开启人脸识别的支付功能。

  利用人脸识别的技术来确认用户身份其实目前在很多渠道都有应用,早期的安卓手机就支持人像解锁,不过识别率以及安全性并不理想。而随着各大服务机构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部分城市已经在公积金业务、网站备案以及高铁站都已经支持人脸识别,与身份证所记录的人像信息进行匹配,识别率已经大大改善。

  但是对于应用到支付环境下,笔者认为刷脸支付也许还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安全、方便。现实情况下,受光线条件、化妆程度或者是双胞胎等等状况影响,人脸识别还不能保证足够的准确性来应用到支付场景。目前可以了解到的是,对于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试图骗过人脸识别系统基本不现实,毕竟相较于其他,活体检测还是比较好实现的。

  虹膜识别和静脉识别是常见生物识别技术中最优选

  刷脸支付至少目前来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准确的方向,那就是生物识别技术。除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以及静脉识别这几种方式是可能被用于快速身份验证的。尽管基因识别无疑是准确率最高的,但技术限制很难做到迅速鉴定。

  一般用户最常见的便是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而这两者稳定性略显欠缺,和人脸识别类似,人的指纹虽然唯一,采集也比较方便,但是却比较容易磨损,用户手机上至少还有密码成为二选一备胎。而一旦用于脱离手机的线下支付,很难保证足够的成功率,而且复制指纹也可造成较大的安全风险。至于人的声音更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声纹识别并不适合用于支付。

  其中只有人体虹膜信息以及静脉模式可以保持终身不变,具备生物识别最好的基本条件。目前,三星已经率先在手机上采用了虹膜用于支付验证,而且从使用体验上看,采集到验证,成功率都很不错,即使在黑暗条件、带着眼镜都不会有影响,据称iPhone 8也将采用虹膜识别技术。静脉识别则是一种通过静脉分布图像来识别的技术,被复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综合来说,目前安全性最高的应该就是虹膜识别和静脉识别,唯一问题是由于技术难度比较大,采集和相关设备成本都比较高,所以并没有像指纹、人脸识别那样容易普及。笔者也曾亲身经历过从香港回广州过安检时,用指纹和人脸识别多次失败。

  目前支付宝、京东所推行的刷脸支付还需要输入手机号验证,如果一旦换成虹膜识别以及静脉识别的技术,基本可以保证一次识别自动准确匹配云端采集的信息,支付平台需要做的只是采集信息并且与用户账户绑定。

  可以确定的是,移动支付被取代是迟早的事,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安全性以及准确性得不到足够的保障,使用体验还比不上手机支付,更何况技术难度、成本更高的虹膜识别以及静脉识别。20年,同样的时间,科技的发展速度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可以达到那样的高度,甚至不需要20年。移动支付被全面取代,需要的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更需要技术实力足够强大的企业。

  文章来源:牛科技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

编辑:何嘉琳

相关推荐

100/100字符

全部评论(0)

千家智客APP

千家智客app

千家智客客户端 千家智客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智能行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