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弱电笔记
武汉战疫让我们深刻认识了云平台的强大威力,此役过后将会促使更多的企业业务和社会公共服务走上云端,智能化弱电行业同样在经历变革。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大白又想起了八年前。那个时候我在一家电力自动化厂家,根据全国各地的业务需要,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被划分到华南、华东、华中、华西、华北等几大片区。但是全国的业务量并不均衡,有的大区忙死,天天加班;有的大区业务量少,比较清闲。虽然已经按照过往的业务模型分配给各个大区不同数量和能力的技术人员了,但是工作量不均等的现象依然存在,人员跨区调配也很困难,因为大区领导不放人,要想调配人员必须要闹到高层会议上。
对于公司来说问题就在于不招人的话有些大区忙不过来,招人的话会造成资源浪费。
后来一位自华为空降的领导提出了“工程师资源池”概念,即把技术支持人员收归总部管理,成立资源池,只给各大区保留少数技术主管。各大区每月根据业务量预判提出人员申请,由公司调派工程师去做技术支持,有重要项目可以重点支持。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还附带一个隐性的福利:大区领导力量被削减,总部强化了对大区的管理力度。
写到这里不知大家是否已经明白,“云”即是“资源池”,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云计算的核心目的就是资源的弹性伸缩和业务的负载均衡!
回到武汉战役上面来,我们看两则新闻:
一则是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直播:
没有云平台如何给万千网友解闷?
二则是各大IT公司为在家办公的网友们提供云视频会议:
没有云平台我们如何替老板分忧?
还有更专业一些的案例:
所以说无论是你否注意,也无论你是否理解是否接受,反正云计算服务已经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在我们弱电智能化行业,悄然间又在经历一次大的变革。
第一次变革是网络化技术革新,安防设备、监控设备、音视频设备纷纷数字化网络化。
这一次变革则是云计算的技术革新,安防系统(视频监控、门禁、停车、巡更、对讲),会议,建筑设备管理,信息设施、物业管理、办公OA、公共服务等纷纷上云。
当然系统上云是有一个规模阙值的,不过,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阙值也没了,你规模再小也是智慧城市的辖地,信息孤岛会逐渐消亡。
业务上云有哪些好处?
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业务系统可以选择放在自建机房、托管机房等,如果放在自建机房,那么对机房标准要求较高,至少C级吧;关键是网络,大家都知道,国内主要线路有电信、联通、移动以及其他小线路等几十条线路;这个时候本地机房选择线路就很关键,如果只选择某一条线路,那么其他线路路由就会变长,访问延迟会增大;如果选择多条线路,成本会高很多;并且自建机房,运维人员会增多;这就造成了机房建设成本、带宽成本、人力成本增高;
运维:本地建设机房,环境控制要求很高,温度、湿度、清洁度等都很重要,而这些都需要自己去做。假如某一天蓝翔战队上线,电线挖断了、网线挖断了,而且一天修不好,而机房的UPS仅能支撑三小时,作为一般的企业来说,总不能弄台柴油发电机吧,而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业务中断一天,意味着大量用户流失,损失不可估量。
弹性伸缩:互联网时代,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开始借助互联网来发展自己的业务,但是互联网业务有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存在明显的高峰低谷;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中小企业自建机房就必须满足最大化的业务部署需求,而这难免造成资源的浪费。云就不同了,配置弹性伸缩即可,如果业务高峰期每天固定,设置个定时任务,到点自动创建服务器加入负载均衡,提供用户访问,而业务下降后自动释放,节省成本。
便捷:线下自建机房安装/更换操作系统、安装数据库/缓存数据库、挂载各种存储,异常麻烦,而在云上这种问题相对少很多,更换操作系统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Redis缓存数据库、数据库实例等均可直接购买,另外像负载均衡、文件存储等均可以直接购买使用;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进步以及硬件的进步,量变引起了质变,云计算在成本控制、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和传统企业的数字化,市场对于成本低、灵活性强、功能全面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劲。
综合以上,仅从成本考虑,云计算少了大量的软硬件采购,比自建IT后台、数据中心节省50%以上的费用。
同时,因为云计算平台能不断扫描硬件状态,预测芯片、硬盘的使用极限,提前更换关键部件,防止当机。其稳定性是过去的10倍以上。
此外,有了云计算,企业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调度使用算力,业务的波峰波谷,也不愁“后台资源不够用或太浪费”,其效率至少提升3倍以上。
如此,技术后台的三大要素:成本、稳定、效率齐备,云计算的优势绝对碾压,事实就摆在面前。
尽管有时候用户无法感知,但是云计算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以阿里云为首的云计算企业已经为企业客户、政府客户和广大开发者带来了无数技术红利。现在几乎每一波新型产业都和云息息相关,云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水和电。
作者介绍
刘晓军(大白),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目前供职于南京一家施工企业,业余时间在微信公众号【弱电笔记】分享自己在安防及弱电工程的落地方案和心得。
参与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