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广东好太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诉江苏好太太系列公司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作出终审判决,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 1000 万元。这场历时两年的知识产权保卫战,不仅为持续十余年的品牌维权拉锯战画上句号,更以司法裁判的力度,为家居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敲响了一记重锤。
作为国内晾晒行业首家 A 股上市公司,广东好太太集团自1999年成立以来,凭借 1600 余项专利技术、年销售额稳居行业前列的市场表现,89 次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标杆品牌。然而,自 2012 年起,江苏好太太家居公司及其关联企业(苏州好太太、江苏好太太物联网等)系统性实施 “傍名牌” 策略:先后注册 “Haotaitai”“智慧好太太” 等 20 余个近似商标覆盖智能锁、卫浴等品类,多家关联公司统一使用 “好太太” 字号形成侵权矩阵,并在官网宣称 “与广东好太太系战略合作伙伴” 误导消费者。2022 年 12 月,广东好太太集团在武汉市场购得标有侵权标识的智能门锁,正式启动法律维权程序。
审理过程中,被告以 “智能锁与晾衣架非同类商品” 抗辩,但法院经审理查明,江苏方面侵权行为具有明显主观恶意:其注册的多个近似商标已被商标局宣告无效,却持续在智能锁产品上使用 “Haotaitai” 标识,并通过关联企业网站、销售渠道刻意混淆品牌来源。法院指出,智能锁与晾衣架同属家居产品,消费场景高度关联,且江苏方面累计侵权销售额超 5000 万元,按行业平均 20% 利润率计算,侵权获利已超千万元。依据《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原则及惩罚性赔偿条款,湖北高院终审判决全额支持原告诉求,责令被告立即停止在智能锁上使用侵权商标、变更企业名称、停止申请近似商标注册,并承担 1000 万元赔偿责任。
“这是一起典型的‘搭便车’侵权案件,判决结果对行业具有强烈警示意义。” 家居行业分析师李明指出,近年来家居领域商标侵权案件年均增长 23%,部分企业试图通过仿冒知名品牌快速获取市场份额,但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提升和司法保护强化,这种 “捷径” 已成为高风险行为。数据显示,广东好太太集团近五年研发投入超 5 亿元,其智能晾衣机市场占有率连续 12 年第一,而江苏方面因侵权导致的品牌信任危机,直接引发其关联企业两家破产、渠道退货率超 60%。“判决表明,市场竞争的核心永远是创新而非投机。” 李明强调。
此案的胜诉,不仅是广东好太太集团品牌保护的胜利,更凸显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价值。正如广东好太太集团相关负责人所言:“1000 万元赔偿不是终点,而是行业规范发展的新起点。” 在 “中国制造” 向 “中国品牌” 转型的关键期,好太太商标维权案以司法实践明晰了一条底线 —— 任何试图通过 “傍名牌”“蹭流量” 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唯有尊重知识产权、坚持技术创新,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构筑不可替代的品牌护城河。
从智能锁到全屋智能家居,从单一侵权到系统性仿冒,这起案件折射出中国家居行业的成长之痛。当法律为创新者撑腰、让侵权者承压,行业方能摆脱 “低质低价” 的内卷陷阱,真正迈向以品牌价值和技术壁垒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好太太案的司法示范效应,正在为整个制造业敲响 “尊重原创、拒绝模仿” 的长鸣警钟,而这,正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必要一课。
参与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