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5日,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宣布,其转型计划遭遇重大调整,将继续由其非营利性母公司控制,同时推进营利性部门的结构调整,以在激烈的AI竞赛中筹集更多资金并保持领先地位。
去年12月,OpenAI公布了一项重组计划,拟转型为一家公益企业(PublicBenefitCorporation,简称PBC),称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并摆脱现行非营利架构带来的限制。然而,这一计划却遭到了外界的猛烈批评及法律挑战,甚至引发了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的诉讼。
其中,马斯克指控OpenAI偏离了“为人类福祉开发AI”的创始使命,而他本人作为OpenAI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曾因理念不合与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等其他联合创始人分道扬镳。
在听取了民间领袖的意见,并与加州和特拉华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进行讨论后,OpenAI董事会主席布雷特·泰勒(BretTaylor)在官方声明中表示:“我们决定由非营利机构继续掌控公司。”这意味着OpenAI的转型计划被迫搁置,其非营利架构将继续维持。

尽管转型计划遇阻,但OpenAI的重组并未完全停滞。泰勒在与媒体的电话会议中表示,非营利机构将继续掌控OpenAI,同时将把该非营利机构的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转换为一家公益公司。通过这一转换,公司股权结构将发生变化,使员工、投资者以及非营利机构都能持有该公益公司的股份。不过,泰勒拒绝透露非营利机构将持有的具体股份比例,仅表示将占多数。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作为OpenAI的最大股东,对此次调整持支持态度。去年10月公布的监管文件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微软对OpenAI投资了130亿美元。微软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为OpenAI的重组提供了资金保障,但新架构仍需面对诸多挑战。
不过这样一来,软银的投资或受影响。今年3月,OpenAI宣布计划在软银集团牵头的一轮融资中筹集最多400亿美元,而估值达到了3000亿美元。该轮融资的前提是OpenAI需在年底前完成营利性转型。然而,重组计划的调整可能会对软银的投资产生影响。
据媒体此前报道,如果重组无法在今年底前完成,软银可将其投资总额从300亿美元降至200亿美元,OpenAI则可能需引入其他投资者补足资金。尽管奥尔特曼在电话会议上表示,OpenAI正在推进的转型计划不会使软银减少投资,但这一说法仍需时间验证。
此外,OpenAI还宣布取消对投资者回报上限的限制,此举有望进一步吸引现有和潜在投资者。但即便如此,新架构能否实现与原转型计划相同的目标,仍存在不确定性。
参与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