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eSIM连接数将达到45亿

连接专业研究机构 Kaleido Intelligence 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到 2030 年,消费电子和物联网 (IoT) 领域的 eSIM 连接数将达到 45 亿,远高于 2024 年的 5 亿。eSIM 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正在迅速增长,而 2025 年将迎来首批符合物联网规范的 eSIM 卡的商业化,这标志着该技术的新纪元。

eSIM 物联网规范强势来袭

这项名为《2025年eSIM市场展望与机遇》的新研究强调,期待已久的符合 SGP.32(物联网规范)的 eSIM 卡将在 2025 年下半年上市。预计到 2027 年,全球将管理约 5000 万张符合 SGP.32 规范的 eSIM 卡。虽然该规范代表着 eSIM 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该生态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测试、互操作性和降低复杂性的解决方案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值得注意的是,合规性测试仅能确保标准功能的互操作性,而不同操作系统、设备和 eSIM(eSIM 物联网管理器)之间的交互尚未进行大规模测试。

研究作者 Steffen Sorrell 指出:“鉴于 SGP.32 的架构和协议支持,eSIM 可应用于所有物联网设备。但目前对锁定和互操作性的担忧仍然很高。尽管如此,eSIM 将在 2028 年左右成为物联网连接的必然选择。”

智能手机市场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eSIM 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吸引力正在增强,预计到 2030 年,这些设备的激活率将达到 75%。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监管机构最近放宽了对国内智能手机 eSIM 使用的限制,首批支持 eSIM 的设备将于 2025 年第三季度限量上市,并计划于 2026 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出。

随着运营商对该技术的支持日益增多,eSIM 现已进入 500 美元以下的细分市场,而旅行 eSIM 的使用也已在管理平台厂商之间促成了大量 RSP(远程 SIM 卡配置)交易。虽然这巩固了 eSIM 作为全球消费者连接未来发展方向的地位,但以 eSIM 为先的生态系统也为维护底层系统带来了新的压力。这需要冗余机制来确保服务可用性,并实现主用实例和故障转移实例之间的紧密耦合。同时,控制潜在欺诈的措施将成为运营商及其供应商的核心问题,他们需要更加重视分析和工具来检测可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