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流智能化,包装也随之发展。我们已经告别了纸箱仅仅是纸箱的时代。如今,借助传感器和互联互通技术,智能包装让企业能够实时监控货物运输情况。这项技术有助于追踪货物的位置、状态以及是否得到了妥善处理。
然而,大多数实际部署都是有针对性的。我们指的并非每辆卡车上的每个纸箱都持续汇报。相反,企业会追踪药品、生鲜食品和昂贵电子产品等高风险货物的特定状态,例如温度、湿度、冲击和位置。
工作原理
智能包装通常包括:
- 用于测量温度、湿度、倾斜度或冲击的传感器
- LTE-M、NB-IoT、BLE 或 RFID 等通信技术
- 用于收集和显示传感器数据的数据平台
- 用于在出现问题时触发警报的规则
应用场景
在冷链物流中,智能包装用于确保疫苗等对温度敏感的物品保持在安全范围内。这些系统会记录从原产地到目的地的全程数据,从而证明产品得到了妥善管理。在新冠疫情期间,疫苗运输使用了温度跟踪集装箱,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在电子和工业零部件领域,传感器可以显示货物是否发生掉落、倾斜或暴露在静电环境中,从而有助于及早发现损坏情况,并处理与承运商或保险公司的纠纷。
一些零售和奢侈品牌正在尝试使用智能包装来防盗和验证真伪。标签可以标记意外开启的情况,或在销售点验证产品。但由于成本和隐私方面的考虑,智能包装在这方面的应用仍然有限。
系统集成至关重要
传感器数据本身并非非常有用。当它连接到TMS或ERP等系统时,警报就会与特定的货运、客户或SKU绑定,从而变得非常有用。例如,如果系统已连接,海关延误期间的温度飙升可能会触发警报。否则,它只是另一个未读取的数据点。
为了良好运行,这些系统需要可靠的API和一致的数据格式。否则,您将在整合来自不同供应商的数据或处理不匹配的时区和单位时遇到问题。
仪表板无处不在,但往往缺乏连接
大多数平台都包含显示货运状况和警报的仪表板。这很有帮助,但除非仪表板与您的实际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否则它们的价值有限。很少有公司将这些数据连接到自动重新路由、索赔申请或SLA执行中。这仍然是一个差距。
成本、价值和值得关注的方面
这些设备并不便宜。一个基本的传感器标签的价格可能在5美元到60美元之间,具体取决于功能和连接性。蜂窝数据、软件以及设备的回收和重复使用也会产生成本。
投资回报通常来自于减少损耗、减少拒收货物、简化审核或提高服务水平合规性。但如果您运输的是低价值货物或普通货物,这种计算方法往往行不通。大多数公司会先针对高风险航线或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试验。
细则:限制与权衡
- 并非所有地方都能保证网络连接,尤其是在跨境运输或农村地区。
- 电池续航时间各不相同。设备可能持续使用一两周,然后就需要充电或更换。
- 数据过载存在风险。如果没有过滤器,用户可能会被不必要的警报淹没。
- 合规性至关重要。例如,在制药行业,传感器数据需要做好审核准备并安全存储多年。
智能包装非常适合应对某些物流挑战,尤其是在监管、产品敏感性或故障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但它并非即插即用。这项技术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高度整合、精准定位,并融入清晰的运营计划。
这并非追逐潮流,而是要了解它适合哪些领域,不适合哪些领域。
参与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