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加码智能家居:明年推出更多兼容Matter产品系列

宜家正在加速拓展其智能家居版图,宣布将于 2026 年 1 月推出一系列兼容 Matter 标准的新产品。这是宜家迄今在智能家居领域最为全面的一次产品发布,标志着其从“试水”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布局。

宜家似乎准备全力投入 Matter,并且以宜家一贯的风格,推出了大量价格实惠、操作简单的设备,无论您是否拥有其原生集线器,这些设备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从明年 1 月开始,这家斯堪的纳维亚家具巨头将推出 20 多种新的 Matter-over-Thread 智能家居设备,包括灯、传感器、遥控器、插头和空气质量监测器,起价不到 10 美元。

根据宜家方面透露,消费者可以期待多达 20 款支持 Matter 开源标准的全新智能产品,尽管目前具体品类尚未公布。宜家智能家居产品系列经理 David Granath 表示:“将 Matter 引入我们的产品,是实现跨品牌互操作性的关键一步,也有助于降低消费者的使用门槛,让智能家居更加普及。”

Matter 是由多个主流科技公司联合推动的智能家居互联标准,致力于实现不同品牌设备间的无缝协同。宜家的大举拥抱 Matter,显示出其希望通过开放性技术标准,为用户提供更具兼容性、稳定性和未来适应性的智能解决方案。

尽管官方尚未披露过多技术细节,但两款音箱均支持多扬声器设置及 Spotify Tap 快速播放功能。这也标志着宜家自今年夏初结束与 Sonos 的合作关系以来,首次独立推出音频产品。

宜家表示,有关 Matter 智能家居新品系列的更多信息,将在明年 1 月产品正式发布前陆续公布。

这一声明是在接受 The Verge 采访时透露的,紧随上周发布的宜家 Dirigera 集线器测试版更新的消息之后,该更新将其从宜家自有设备的简单 Matter 桥接器转变为具有 Thread 边界路由器技能的成熟 Matter 控制器。

这意味着宜家的智能家居中心现在可以直接与任何品牌的 Matter 设备连接,而不仅仅是宜家自己的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宜家智能家居应用程序管理所有设备。不过,由于是 Matter,所以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宜家目前还不支持所有 Matter 设备类型,因此将无法同步例如机器人吸尘器或智能锁。

不过,这不仅仅是影响宜家中心的问题,所有主要参与者对 Matter 设备类型的支持仍然很不稳定。

此次更新支持 Matter 1.4 和 Thread 1.4(两者没有关系,纯属巧合),从而实现了能源监控等功能并支持加入现有的 Thread 网络。

该集线器仍然可以充当宜家旧款 Zigbee 设备的 Matter Bridge,这意味着 Tradfri 时代的设备不会变得孤立,至少目前不会。

据 The Verge 报道,宜家还保留了 Zigbee 的 Touchlink 功能。该功能可以让灯泡、遥控器和运动传感器等设备直接配对,无需集线器或应用程序。

当然,宜家的一系列全新 Matter-over-Thread 设备也能与任何其他具备 Thread 边界路由器功能的 Matter 控制器兼容,例如 Apple TV 盒子、Amazon Echo 智能音箱,以及 Homey 或 SmartThings 等品牌的专用集线器。这也意味着它们将与所有主流生态系统原生兼容,包括 Apple Home、Alexa、Google Home、SmartThings 甚至 Home Assistant。

宜家在音响方面也传来了消息;该品牌在今年早些时候悄然淘汰了大部分由 Sonos 驱动的 Symfonisk 系列产品后,正在重新启动其扬声器系列。

售价 50 美元的复古风格 Nattbad 蓝牙音箱已于上个月上市,而一款名为 Blomprakt 的新型音箱/灯混合产品(具有 Spotify Tap 功能)将于 10 月上市。

宜家加码智能家居:明年推出更多兼容Matter产品系列

宜家NATTBAD音箱

这是宜家的一次重大举措,有助于 Matter 更加主流化。

该智能家居平台得到了苹果、谷歌、亚马逊、三星等所有科技巨头的支持,自 2022 年底首次上线以来,发展有些不顺,但 Matter 背后的组织——连接标准联盟 (CSA) 在过去 18 个月左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品牌和生态系统能够更轻松地以我们都希望的方式接受和使用 Matter。

例如,今年5月推出的Matter 1.4.1版本增加了对多设备二维码的支持,这意味着品牌只需在包装盒上放置一个二维码,即可同时在多台设备上使用。一旦亚马逊、苹果、谷歌和三星等主要厂商在其各自的生态系统中允许使用此功能,这将大大节省时间。

1.4.1 版本还增加了增强设置流程,并支持将入职数据嵌入 NFC 标签,这意味着您很快就能将手机贴到设备上开始设置过程,而无需使用相机或二维码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