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重磅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通过。

近期,建筑行业也迎来了一份重量级政策参考——住建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两份文件同时出现,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十五五”时期,中国城市建设与建筑业的核心关键词,将是——智能化、绿色化与高质量发展。

政策定调:建筑业正式迈入“智能化建设”主航道

“十五五”规划《建议》首次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战略任务之首,提出要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这意味着建筑行业不再只是“实体建造”的代名词,而是要向“数智建造”全面转型。

与之呼应的,是《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列出的10个关键词:智慧工地、BIM全过程应用、CIM平台、建筑机器人、智能建造、数字家庭、城市生命线、多元化投融资、数字家庭、道路智能感知系统……几乎每一个关键词,都直击建筑智能化产业的核心。

未来两年,智慧工地将成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的“标配”,BIM技术从“加分项”变为“基本功”;建筑机器人、AI施工监测、能源优化平台等技术,将从示范走向全面落地。

可以说,从施工现场到楼宇运营,“智能”将成为中国建筑业的底层逻辑。

战略逻辑:从“新建驱动”到“智改更新”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建建筑量趋稳,而存量建筑面积已超过700亿平方米。“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并提出预计未来五年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70万公里、带动投资5万亿元以上。

这意味着:建筑智能化的主战场,正在从“新建工程”转向“存量智改”。楼宇自控、能源管理系统、智慧园区运维平台、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等,将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AI+建筑”、“IoT+运维”、“数据+能效”等新模式,也将重构设计、施工、物业、能源管理等全链条价值体系。

技术展望:三大赛道决定未来五年格局

结合两份文件和行业趋势,未来建筑智能化的三大关键方向将日趋明朗:

① 建造数字化——智慧工地与建筑机器人并行推进

智慧工地平台与AI安全监测、BIM建模、数字化竣工交付等,将实现工程全过程透明化、标准化、可视化。建筑机器人将在钢筋绑扎、混凝土喷涂、外墙清洁等高危工种中实现替代。

② 管理智能化——楼宇系统迈向平台化与能效化

能源管理(BEMS)、设备联控、AI能耗预测将成为公共建筑的“智能底座”。城市级CIM平台将与BIM系统深度联通,实现城市空间的数字孪生。

③ 运营服务化——建筑数据释放长期价值

未来五年,智能化服务将从“建设阶段”延伸到“全生命周期”,运营数据将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力。智慧园区云平台、节能托管、AI运维服务将形成持续收益模式。

行业前瞻:五年政策利好叠加的“黄金窗口期”

无论是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住建部推动的“智能建造”,都在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建筑智能化正从“配角”变为“主角”。

  • 政策层面,《十五五规划建议》已将“数字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更新”列为重点任务;

  • 行业层面,《行动方案》则提供了具体落地路径,从标准制定、技术推广到投融资支持;

  • 市场层面,智慧建造与存量智改结合,将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与投资热潮。

对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设计咨询、设备制造等企业来说,未来五年将是“从配套到主导”的跃迁期。

CIBIS2025峰会前瞻:成都·西安双站共议“智改新生”

在这一历史拐点上,第26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CIBIS)即将迎来两场重磅会议,将成为行业观察政策信号、把握产业节奏的“前哨阵地”

📍 10月28日 · 成都站
聚焦“存量智改与绿色低碳”,将围绕老旧楼宇智能升级、能源管理系统、AI能耗分析等议题,探讨建筑改造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重磅信息披露!事关建筑智能化行业未来五年发展!

📍 10月30日 · 西安站
聚焦“建筑能源管理与城市更新”,设置智慧园区、建筑数字孪生、智能建造技术创新等主题论坛,多位专家共议“十五五”规划下的建筑业转型路径。

重磅信息披露!事关建筑智能化行业未来五年发展!

结语:未来已至,智建中国新周期已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释放的“十五五规划”蓝图,正在重塑建筑业的未来版图;而《行动方案(2025—2027)》的落地,则让“智能建造”成为时代共识。

从“施工工地”到“智慧空间”,从“设备集成”到“数据赋能”,建筑智能化行业,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五年”。

10月28日·成都 | 10月30日·西安
让我们共同见证——
在“十五五”新周期下,
建筑智能化如何成为引领城市未来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