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即将启程。
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性周期。文件明确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目标,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建筑智能化行业正迎来一次从“系统集成”向“智能赋能”的深层变革。
一、从“建造逻辑”到“智能逻辑”:建筑业的周期转换
过去十年,中国建筑业以“新建驱动”为主导,行业总产值连续刷新纪录。但随着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市场格局正发生结构性转折——“增量见顶、存量崛起”成为主旋律。
“十四五”时期,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双碳战略的落地,使建筑智能化从配套工程转变为价值中枢;而即将开启的“十五五”,则将这一转型推向“系统再造”的关键阶段。
在新的规划建议中,“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被单列为重点任务。这意味着,建筑智能化不再只是“电气+自动化”的工程应用,而是成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的重要支点。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与城市治理的双核心区域,正在率先实践这种变革。从数据中心到智慧园区,从绿色节能建筑到AI驱动的空间感知,北京的建筑智能化,正在从“设备联网”走向“数据智联”。
二、AI × 低碳 × 智算 :行业的“三条主线”与未来共识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轴是人工智能。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所指出的:“人工智能迭代升级,正在催生产业体系的重构。”对于建筑智能化行业而言,AI不仅是工具,更是系统重塑的核心驱动力。
AI赋能建筑运维 —— 智慧算法让建筑“自感知、自决策、自优化”;
智算网络成为基础设施 —— 从数据中心到局域网,建筑的“神经系统”需要重新布线;
绿色低碳与能源管理 —— 以BEMS(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为核心,实现碳资产可视化与能效闭环。
这些趋势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也有呼应:发展具身智能、智算中心、氢能与新型能源体系等新兴产业,将推动建筑与能源的系统性融合。
建筑智能化的未来,不再局限于单体建筑,而是走向“城市级智算网络 + 能源协同体系”的新阶段。
三、政策驱动下的行业机遇:从“技术应用”到“产业生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近期发布会上指出,未来五年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氢能等成为新的增长点。这意味着建筑智能化企业正站在产业融合的交汇点上——既要承接政策红利,又要直面市场洗牌。
过去行业依赖工程项目驱动,而“十五五”时期将强调生态构建与数据运营价值。谁能在AI、算力、低碳之间找到系统性解决方案,谁就能定义行业的未来。尤其在公共建筑、园区、医院、酒店等高能耗场景中,智能化升级将直接转化为节能与碳减排收益,这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空间。
CIBIS2025北京站:洞察“十五五”周期下的建筑智能化新势能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千家智客主办的第26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CIBIS 2025)北京站将于11月18日在北京金隅喜来登酒店隆重召开。
本次峰会北京站以“聚焦AI与低碳新势能”为主题,将汇聚来自建筑设计研究院、科研院校、龙头厂商与行业联盟的专家学者。将聚焦AI赋能与低碳转型双重驱动下的建筑智能化发展方向,围绕全光网与局域网架构演进、低碳智慧建筑及园区标准化趋势、智算数据中心与AI时代的“神经网络”建设逻辑、公共建筑智能照明节能路径、智慧酒店节能降耗实践等多个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全面呈现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绿色低碳、能源管理与存量改造中的创新应用与未来方向。

这场峰会不仅是一场前沿技术的分享,更是一场面向“十五五”周期的行业战略研讨。无论是政策制定者、建筑设计机构、集成商,还是产品厂商,都能在这里找到“下一个五年”的方向。
结语:在“十五五”赛道上重构建筑新价值
“十五五”,不仅是时间的延续,更是发展逻辑的更新。建筑智能化行业,正从“技术驱动”走向“智算驱动”,从“设备互联”迈向“系统融合”。
当AI成为建筑的神经系统,低碳成为其血液循环,智算成为其大脑中枢——建筑不再是静止的空间,而是具备认知、思考与进化能力的“智慧生命体”。
未来五年,是建筑智能化行业从“连接”走向“赋能”的五年,也是从“节能”走向“智碳”的五年。
AI不只是建筑的工具,它将成为建筑的“大脑”;低碳不只是政策要求,它将成为建筑价值的“底层逻辑”。
建筑不再是静止的空间,而是有智慧、有情绪、有生命的系统。
在这场行业的进化中,CIBIS北京站将成为连接未来的前沿平台。
11月18日,北京金隅喜来登酒店——咱们共同探索未来新机遇!







参与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