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出台,引发了各行各业的大讨论,建筑智能化行业也不例外。可以预计,“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将步入关键阶段。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十四五”的深度调整后,正从高速扩张向平稳筑底过渡。宏观政策从“控风险、稳预期”转向“促平衡、提质量”,住房市场也由增量开发转向存量优化。

筑底是一个股市常用术语,特指股票或其他金融产品在经历长期下跌后,价格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的区间。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智能化行业的角色正被重新定义——它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功能”,而成为驱动存量改造、节能降碳、数字运营的关键力量。
一、宏观周期转换下的新命题:从“建新”到“智改”
房地产市场的“筑底期”,意味着增量空间有限,但也孕育着新的增长逻辑。
在供需两端收缩的同时,国家政策正引导行业由“新建驱动”转向“存量提效”。根据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存量建筑面积已超过700亿平方米,其中智能化系统覆盖率不足30%。
这意味着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机会正在形成:建筑智能化成为存量资产提质增效的“第一动力”。
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将成为建筑智能化的主战场。以“智慧能源管理”、“智能照明控制”、“数字化运维平台”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体系,正在成为政策重点鼓励方向。
“十四五”末期以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多次强调“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在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并在各地陆续启动绿色低碳试点城区建设。这为建筑智能化行业提供了新的政策支点。
二、从“节能”到“碳智”:低碳政策驱动的结构性机遇
“双碳战略”正在倒逼建筑行业从“能耗管理”走向“碳排精算”。建筑能耗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左右,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能源数据可视化、能效动态调控,成为行业的核心命题。
在政策层面均明确提出,要推动建筑能耗数据实时监测与动态分析系统建设。这意味着从建筑设计、施工到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将进入“智能可控”的新阶段。因此,未来几年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增长点将从传统的安防、弱电系统,转向能源管理、智慧运维与碳排放可视化平台。
同时,AI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正加速这一进程。智能传感、数据中台、AI能耗优化算法等技术,正让建筑从“被动节能”迈向“主动决策”。这也将重塑行业生态,使系统集成商从“工程承包者”转变为“数据服务提供者”。
三、挑战:碎片化市场与资本约束的双重考验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建筑智能化行业在未来五年将面临三大现实问题:
1、投资收缩下的项目竞争加剧。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的大背景下,行业项目更多集中于城市更新与公共建筑领域,这对企业的综合集成能力、跨系统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标准化不足与成本压力。当前建筑智能化系统仍呈现碎片化状态,不同品牌、协议和接口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改造项目落地效率低、成本高。
3、从工程型向服务型转型的挑战。随着市场重心转向存量建筑运营阶段,建筑智能化企业必须从“交付型业务”向“运营+数据服务”模式演进。这不仅需要技术积累,更考验商业模式创新与资本耐力。
四、趋势前瞻:智能建筑将走向“系统化、低碳化、平台化”
过去二十年,房地产高速增长是智能建筑行业的“底层驱动力”。但当新建市场逐步趋稳、供求关系回归平衡,建筑智能化产业也站在了一个结构性拐点上——增量放缓、存量崛起、绿色转型、智算赋能,成为行业未来五到十年的主旋律。
综合政策、市场与技术趋势,我们认为,“十五五”期间建筑智能化行业将呈现以下三大方向:
1、系统化整合成为主流。 从单系统智能到全场景互联,智能照明、楼宇自控、能耗监测、安防系统等将通过数据中台统一接入,实现跨系统联动与优化。
2、低碳化设计成为刚需。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将成为建筑节能改造标配,建筑能耗数据的采集、分析与AI优化将成为“新标配”。
3、平台化运营成为未来。 SaaS化运维、建筑数字孪生、AI可视化运维平台等新模式,将推动行业从项目制走向长期运营与价值创造。
五、CIBIS 2025 聚焦行业新风向
在宏观转型与产业重构的关键时期,第26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CIBIS)上海站将于11月20日隆重举行,会议将聚焦建筑智能化在新周期下的存量智改、绿色节能、能源管理与AI赋能等核心方向。
大会将邀请来自建筑智能化、能源管理、光通信、数据中心、AIoT等领域的专家与企业领袖,共同探讨:
新周期下,建筑智能化如何在存量市场中找到增长空间?
绿色建筑标准化进程将如何影响行业竞争格局?
智算时代,建筑能源管理平台的底层架构如何演进?
在宏观经济平稳筑底的背景下,行业企业应如何调整战略?
这不仅是一场行业高峰论坛,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思想交流与趋势预判。

房地产正在回归“居住属性”,但建筑智能化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当政策从“促建设”转向“促更新”,当AI与低碳成为产业共识,当城市不再以扩张为核心,而以“智慧运营”为目标——建筑智能化行业,将迎来它真正的黄金时代。
11月20日,上海——第26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让我们共同见证行业新周期的到来。







参与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