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电缆(AEC):高速互连的新标准

高速数据中心互连的挑战
人工智能(AI)、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HPC)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全球数据中心架构的变革。随着模型规模、训练数据量和计算密度的急剧增长,数据中心网络的带宽、延迟及信号完整性要求显著提高。传统的无源直连铜缆(DirectAttachCopper,DAC)在低速和短距离互连中仍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但在传输速率达到100Gbps及以上时,其信号完整性(SignalIntegrity,SI)开始成为主要瓶颈。
在高频高速传输条件下,铜缆通道中的信号衰减、串扰及反射损耗显著增加,导致误码率(BitErrorRate,BER)上升,系统可靠性下降。这一限制使得无源DAC电缆难以满足新一代AI集群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带宽需求。为应对这些挑战,集成信号调理与重定时技术的有源电缆(ActiveElectricalCable,AEC)应运而生,成为短至中距离高速互连的重要解决方案。
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预测,受AI与云数据中心扩张的推动,2024年至2028年全球AEC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5%,显示出强劲的产业发展潜力。
有源电缆(AEC)的定义与结构
有源电缆(AEC)由HiWire联盟提出的HiWireAEC规范定义,该规范规定了高速铜互连的电气性能、机械结构及互操作标准。AEC电缆支持100G、200G、400G及800G等多种数据速率,并兼容QSFP56、QSFP-DD与OSFP等主流封装接口。
与无源铜缆不同,AEC在连接器内部集成了有源电路,如重定时器(Retimer)、均衡器(Equalizer)和放大器(Amplifier),可对信号进行动态补偿与再生,从而显著改善信号质量。相比有源光缆(ActiveOpticalCable,AOC),AEC避免了光电转换过程,具备更低的功耗与更高的成本效益。作为介于DAC与AOC之间的中间形态,AEC在性能、能耗和成本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
AEC的工作原理
AEC的核心机制是高速电信号的实时再生与自适应调节。在56G或112GPAM4单通道传输速率下,铜缆信号易受到频率相关衰减与噪声干扰。AEC通过集成的重定时器与均衡电路对信号进行校正,确保长距离传输下的波形完整性和时序稳定性。
- 信号路径调理:信号从主机端口输出后经AEC铜缆传输,在电缆内部经过均衡器的高频补偿与放大器的增益调整,从而降低衰减与串扰。
- 时钟数据恢复(CDR):内置重定时器对接收信号进行采样重构与时钟恢复,有效减少抖动与误码。
- 前向纠错(FEC)支持:部分AEC设计结合FEC技术,可在数据链路层进一步提升传输可靠性。
通过上述多级补偿机制,AEC能够在更长的距离范围内维持稳定的高速电气互连性能。
AEC的主要技术优势
随着现代数据中心数据传输速度的不断提升,有源电缆(AEC)已成为确保可靠高速连接的实用解决方案。其设计集成了有源电子元件,可增强信号质量、延长铜缆传输距离并保持能源效率。
1、卓越的信号完整性
AEC内置的重定时器与均衡电路可主动恢复和优化信号质量,显著降低抖动与串扰。在400G及800G链路下仍能保持极低的误码率(BER),确保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
2、延长传输距离
传统DAC在400G速率下的传输距离通常不超过2–3米,而AEC可在5–7米范围内实现等效性能。这一能力使其特别适用于机架间(inter-rack)或机架中层(middle-of-row,MoR)等中距离互连场景。
3、优越的能耗与成本特性
与AOC相比,AEC不涉及光电转换,显著降低了功耗。典型AEC每端功耗约为10–12W。同时,在相同带宽下,其总体成本低于光纤方案,具备较高的性价比。
4、改善布线与空气流通
AEC采用轻量化柔性铜缆设计,弯曲半径较小,可有效减少机柜内部空间占用,改善散热气流,简化高密度机架布线管理。
5、高可靠性与可扩展性
铜缆结构坚固、耐用,长期运行维护成本较低。AEC可支持从100G到800G的传输速率,并具备向1.6T系统演进的潜力,满足未来AI计算集群对带宽与稳定性的长期需求。
AEC、DAC与ACC的技术比较
| 类别 | 直连铜缆 (DAC) | 有源铜缆 (ACC) | 有源电缆 (AEC) |
|---|---|---|---|
| 技术结构 | 无源铜链路,无放大元件 | 含Redriver的线性放大 | 含重定时器、均衡器及放大器 |
| 信号稳定性 | 在高速下衰减严重 | 线性放大但噪声同步放大 | 低抖动,低误码率 |
| 典型传输距离 (400G) | ≤3米 | ≤5米 | ≤7米 |
| 功耗 | 无 | 中等 | 每端约6–12W |
| 成本 | 最低 | 中等 | 低于AOC |
| 重量与柔性 | 较重 | 改善 | 最轻,柔性优良 |
| 典型应用 | 短距离、低成本链路 | 中距离互连 | 中距离高速、低延迟网络 |
从架构层面看,AEC在信号质量、传输距离与系统稳定性上均优于DAC与ACC,是连接短距离铜缆和长距离光纤方案之间的关键补充。
AEC的典型应用场景
AEC已成为现代数据中心中短至中距离高速互连的核心技术。典型应用包括:
- 机架顶部(TopofRack,ToR)与机架中部(MiddleofRack,MoR)连接
用于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高速互连,兼顾性能与布线灵活性。
- AI训练集群
在多节点并行计算环境中,AEC可实现低延迟、高吞吐率的节点互联。
- 高性能计算(HPC)网络
适用于需要高速数据交换的HPC节点间通信,确保低误码和高可靠性。
- 云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支撑虚拟化、高密度和模块化网络结构,满足未来扩展需求。
总结
有源电缆(AEC)以其优异的信号恢复能力、较低功耗及成本优势,正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高速互连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有效弥补了DAC在高带宽环境下的局限性,并为光互连提供了更具经济性与能效优势的替代方案。随着AI与HPC基础设施的持续演进,AEC技术将在实现高带宽、低延迟、低功耗网络互连方面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由千家智客主办的2025年第26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简称:CIBIS峰会)即将开启。本届峰会以“碳索新机·筑AI未来”为主题,将于2025年10月28日至12月11日期间,巡回登陆成都(10月28日)、西安(10月30日)、北京(11月18日)、上海(11月20日)、广州(12月11日)五大核心城市,全面开启一场面向“双碳”目标与AI时代的建筑智能化革新盛宴!
报名参会
北京站:https://hdxu.cn/1qhb5
上海站:https://hdxu.cn/1qhb7
广州站:https://hdxu.cn/1qhb8
成都站:https://hdxu.cn/1qhb3(已办)
西安站:https://hdxu.cn/1qhav(已办)
更多2025年峰会信息,详见峰会官网:http://summit.qianjia.com







参与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