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数据中心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变革,不仅需要高效运营的设施,更需要具备面向未来的韧性和适应性。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供应链和定价的复杂性,因此,成功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到灵活性、成本、速度和风险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以确保长期价值。
在人工智能 (AI) 的背景下,开发能够灵活应对未来需求且经济高效的设施尤为紧迫。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数据中心的物理和运营需求。传统的数据中心以通用服务器为中心,满足传统的电力和冷却需求,已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人工智能工作负载,例如涉及大型语言模型和加速计算的工作负载,需要高密度机架,通常配备多个图形处理单元 (GPU) 和数据处理单元 (DPU)。
这种转变对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液冷曾经是一种小众解决方案,如今却变得越来越必要,因为它可以有效管理人工智能服务器的散热。根据施耐德电气近期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预计到2025年,高达60%的新服务器部署将支持人工智能(AI)应用,其中许多应用需要液冷或混合冷却系统。这标志着该行业数十年来一直主导的全风冷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
为满足人工智能需求而设计也意味着需要重新思考设施所需的空间大小。开发商正在扩建现有园区,并将工业用地(例如旧工厂)改造为多层数据中心。例如,据报道,Vantage公司计划在威尔士布里真德的前福特汽车工厂建造一个包含10栋建筑的园区。
在某些地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需求,垂直扩张也在被考虑。除了更大的占地面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还需要更密集、更复杂的操作系统,这反过来又要求结构系统能够支撑更重的设备负载,以及可扩展的电力基础设施以满足更高的电力需求。
鉴于变革的规模和速度,市场尚未就如何设计和交付这些人工智能就绪型设施达成标准共识,这并不令人意外。许多开发商正在采用混合方法,在设计时既考虑当前的云端工作负载,也预留了未来进行调整以适应人工智能更广泛应用的空间。这依赖于周密的场景规划,以确保设施能够随着技术的演进而灵活调整。
这种前瞻性规划在降低供应链风险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inesight 近期发布的《建筑市场洞察报告》显示,由于贸易政策和关税的变化,全球建筑业持续面临波动。
我曾在亚太和欧洲参与过多个项目,亲眼目睹了那些及早与供应链对接并保持开发流程透明的客户,更有利于确保产能并维持交付进度。资格预审框架和早期承包商接洽正逐渐成为标准做法,帮助客户确保产能并保证多个地点的质量。以信任为基础的模式,优先考虑长期合作关系而非交易性采购,已被证明能有效管理风险并确保交付的连续性。
可持续性是推动变革的另一关键驱动力,也是开发商的首要任务。据估计,数据中心消耗了全球约 2% 的电力,预计到 2026 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因此开发商面临着降低环境影响的压力。许多开发商现在通过绿色债券或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将资本投入与可持续发展绩效挂钩。这种金融联系正在影响设计决策,从使用替代备用系统到整合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材料。
在英国和整个欧洲,监管框架正在不断发展以反映这些优先事项。关于热排放和能源效率的新指令正在指导设计决策,尤其是在备用电源系统和冷却技术方面。例如,一些开发商正在探索将柴油发电机与电池储能系统 (BESS) 相结合的混合备用系统,以确保热输出低于监管阈值。
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适应能力将成为成功数据中心战略的关键特征。最终目标是在准备就绪和韧性之间取得平衡。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通过在设计中融入灵活性、尽早与供应链互动以及与可持续发展和监管趋势保持一致,开发商可以让自己做好准备,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由千家智客主办的2025年第26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简称:CIBIS峰会)即将开启。本届峰会以“碳索新机·筑AI未来”为主题,将于2025年10月28日至12月11日期间,巡回登陆成都(10月28日)、西安(10月30日)、北京(11月18日)、上海(11月20日)、广州(12月11日)五大核心城市,全面开启一场面向“双碳”目标与AI时代的建筑智能化革新盛宴!
报名参会
北京站:https://hdxu.cn/1qhb5
上海站:https://hdxu.cn/1qhb7
广州站:https://hdxu.cn/1qhb8
成都站:https://hdxu.cn/1qhb3(已办)
西安站:https://hdxu.cn/1qhav(已办)
更多2025年峰会信息,详见峰会官网:http://summit.qianjia.com







参与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