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席卷大地,牵动亿万人民的心,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全国上下共战疫情。疫情之后,中国安防行业可以做点什么?

思考
疫情之后,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 第一例病例是如何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

  • 口罩缺乏

  • 防护服缺乏

  • 医护人员缺乏

  • 医疗设备缺乏

  • 不知道是否被感染

  • 染病后未进行隔离

  • 不能快速确诊

  • 生病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 测温设备缺乏

  • 密切接触者溯源困难

  • 如何有效隔离14天

  • 信息发布不及时、数据不准确、获取渠道不集中

  • 特效药

反思
病从口入,食品分级。从新闻报道来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源头或来源于蝙蝠,经过中间宿主传染给人,极有可能是果子狸这一类的野生动物,也就是说病毒很有可能是通过宰杀或者食用传播给人类的。所谓病从口入就是这个道理。倘若2019-nCoV这种病毒是通过食用野生动物传染给人属实的话,那么对食品进行分级、分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控制此类疾病的整整方法就是切断食用的链条。建议将野生动物、鸟类进行分类,明确的列出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鸟类清单(比如蝙蝠、果子狸等),禁止屠宰、市场交易……
  •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来源于蝙蝠。2月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及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针对引起武汉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鉴定研究工作,以“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为题在线发表。相关研究团队从核酸检测、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和受体利用等方面揭示了该冠状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疫情控制和药物研发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在与时间和疫情争分夺秒的赛跑中,该研究在较短时间内提供了较详细的2019-nCoV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并揭示出该病毒可能的自然宿主是蝙蝠。(来源:中科院武汉病毒所)

  • 中间宿主。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朱怀球团队1月24日发表的研究文章提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两个潜在宿主,其中水貂可能为中间宿主。(来源:新京报官微) 

建立全民EHS制度,生命、健康、安全第一。EHS的全称是环境、健康与安全(Environment、Health & Safety),应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ESH管理制度、以企业为单位的ESH管理制度和以政府机构为单位的ESH管理制度。
  • 环境。可以通过群防群治来进行治理,由人民进行监督、由员工进行监督,广泛发动群众力量,改善我们居住的环境,本文不予以详述。

  • 健康。藏防护用品(口罩、消毒用品、测温仪器)于民。根据本次的疫情,加入所有出行的人需要佩戴口罩的话,大约每天需要3亿个以上的口罩,而据报道国内的产能每天是2000万个,缺口巨大。如果以家庭为单位实行EHS制度,由每个家庭购买储备应急用品,比如口罩,这样当疫情发生的时候,就不会和医疗卫生系统抢口罩,也不占用企业的生产资源,如果个人储备的口罩足够多的话,多余的部分还可以捐赠给医院,缓解医疗物资的短缺,减轻国家的负担。同样企业的EHS部门也可以储备健康战略物资,用于员工的健康保护。当然健康可不仅仅是口罩这么简单的问题,同样适用于消防应急、地震应急、医疗应急。从健康的角度考虑,公民和企业都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应急物品、地震应急物品和医疗应急物品。本次疫情暴漏出来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医用物资储备不足。

  • 安全。人的生命安全是高于一切的,通过这次疫情,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劳保用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安全帽、安全绳、防护服都是基本的个人防护用品,其次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即时是在办公室办公,安全也是头等大事。

群防群治、信息共享。这次疫情暴漏出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信息的披露和上报。首先公民需要获取疫情信息,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唯一的、统一的信息发布系统,让所有的人、媒体、机构从同一个数据源获取数据,保持信息的及时、同步和有效。其次就是公民需要一个统一上报的信息平台,一个入口、一个平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比如疑似申报、医疗救治请求等,可以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实现群防群治。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城市一个信息发布系统、一个城市一个上报信息的入口
  • 人民日报求助通道。【守望相助】人民日报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求助者提供求助通道。各位朋友,请将您了解到的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以及无法排除的发热者,目前还没有得到隔离收治的人员信息,尽快告知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转交相关部门。谢谢大家!https://activity.peopleapp.com/qiuzhutongdao/

加大社区治理。面对疫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隔离,确诊的和疑似的在医院隔离,健康的人士居家隔离。就是将两类人群互相隔离开来,最佳的隔离地点就是社区,那么如何有效防控社区人员出行就是要加大社区治理。从疫情防控来看,封闭型的社区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在平安中国建设中智安社区的建设重点,智安社区的建设初衷就是为了重点人员的防控,把密切接触者当作“重点人员”进行防控,可实现有效隔离。社区治理门禁系统、AI终端、人脸识别是必不可少的。
  • 社区隔离。2月5日,湖北省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武汉正以社区为单元协助隔离收治发热病人。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副书记胡立山介绍,对于发热病人,武汉以社区为单元,通过电话、微信了解每一位住户、家庭的情况;引导发热患者来社区卫生中心登记在册、建立联系,进行帮扶;目前,设有58家发热门诊,相关人员会把发热门诊的名单收集起来,推送至市公安局,晚上甄别后第二天早上推送至社区。如果没有肺炎,建议居家隔离的人员和社区中心医生建立联系;CT片出现疑似的,送到疑似病人隔离中心。(来源:湖北日报讯)

对症下药。找到特效药是解决问题最快的方法,不论多大的疫情,只要可控、可治,问题就容易解决。
  • 瑞德西韦。在科技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等多部门支持下,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已完成临床试验的注册审批工作,第一批病例入组工作也已就位。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2月6日将接受用药。(来源:新华视点)

  • 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李兰娟院士团队公布:这两种药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物。(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来源:武汉晚报)

  • 我们期待更好的消息

安防行业可以做点什么?
那么对于中国安防行业来说,面对疫情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
自动门和语音电梯控制。从当前的防控来看,门把手和电梯按钮是最大的传播污染源。建议在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门禁系统最好采用自动门设计,避免用手去触碰门把手。其次就是现有的电梯都是按钮接触式,建议可以考虑语音声控电梯,需要去那个楼层直接说出楼层即可,或者直接利用人脸识别直接派梯(比如社区居民到达的楼层是固定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去触碰电梯按钮,技术上并不复杂。
红外热成像测温。在常规安保中有一种技术是红外热成像技术,主要用于入侵报警、火灾探测使用。在AI赋能下,通过算法优化,可以实现人体表面温度测试,而且准确度可以达到±0.3℃的准确度,可以用于人体体温测试,快速和便捷,而且是非接触式的,可以大力推广这样的新型设备。也可以考虑采用红外测温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可以设置高温报警或者不予放行两种工作模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测温。
AI诊断。人工智能被应用于医疗诊断已经得到普及,尤其是在CT拍片诊断过程中,本次2019-nCoV病毒主要通过核酸确认,如果是通过CT等方式确认的话,AI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可快速确认疑似病例。
人脸识别和ReID。对确认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疫区人员最有效的追踪手段当属人脸识别,不过限于疫情需要佩戴口罩或者护目镜,识别效率大打折扣,可以适当考虑ReID技术辅助进行人员轨迹定位和确认,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管控工作。当然通过人脸识别是可以正确识别出未佩戴口罩的人员。
公安大数据。本轮疫情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属于隐瞒生活轨迹、接触肺炎患者而未上报引起的。公安大数据在重点人员管控、人员轨迹、关系人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完全可以被应用于疫情防控。比如一个人的出行轨迹、入住宾馆记录、去过哪些实名场所、接触过那些人(同行人),就可以有效的筛选潜在的危险源,对相应的人员实行隔离措施。对于已经实行严格隔离的人员实现重点管控,可以依赖人脸识别、手机Wifi、MAC地址等技术实现人员的精准跟踪。
  • 病例一。宁波市江北区1例确诊病例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与江北区之前确诊患者不相识。病发前活动轨迹主要在江北辖区,活动地包括双东坊菜场、清林闲庭菜场、青林湾三江超市、天水三江超市、江北万达倪阿姨餐厅等场所。据公安部门2月5日公共视频比对发现,1月23日早上7:47,该患者在双东坊菜场买菜时与路人(江北区确诊患者2:女,61岁,家住文教街道翠柏西巷,1月19日应约参加祈福活动)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来源:人民日报)

  • 病例二。2月5日,杭州市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中有1对夫妻(丈夫徐某某、妻子王某某)同时被确诊,目前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经流行病学调查,这对夫妻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与之前确诊患者不相识。徐某某发病前三天曾经出现在当地某诊所。根据当地公安部门2月5日公共视频比对发现,1月22日14时21分,徐某某从该医馆的药房门口处进入医馆,与杨某某(1月22日发病的确诊病例)正面相遇,当时徐某某在一楼吧台处取药,杨某某在外侧吧台处停留,有过约50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期间两人均未佩戴口罩。1月25日、1月27日徐某某、王某某相继发病,2月5日确诊。(来源:健康杭州)

启示
经历本次疫情之后,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平安中国大部分情况下为公安、为社会治理服务,相信经过本轮疫情,可以促使平安中国的建设可以不用在限于公安、政法行业,可以向应急、卫生、医疗行业拓展,尤其是在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候发挥更大的作用。平安中国的建设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对人员的管理,而城市中最重要的需要提供防护的人员,他们的轨迹、落脚点、流动,在平安中国的建设中是重点,这恰恰可以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服务,大部分的事件都需要知道目标人员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重新审视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本轮疫情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事件,属于突发事件,属于应急管理范畴。从目前的应急信息化建设来看,公共卫生建设是短板,无论是应急物资储备(口罩、防护服)还是应急物资生产都没有实现很好的调度。疫情就是一场战争,所有相关的资源都是战略资源,全国应该统一一盘棋,统一管理、调度原材料、组织生产、物流、调度和物资分配。经历过长江大水、汶川地震、非典、2019-nCoV多次应急突发事件,确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最少通过这轮疫情,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内容需要重新审视和考虑,当类似公共事件再次发生的时候可以应对的更好。
  • 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要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要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来源:新华社)

十四五规划。虽然十四五规划是在2020年正式启动,但很多部委、行业都多多少少都启动了相关的信息化规划建设,尤其是交通强国、应急管理信息化已经可以看出清晰的规划线路,现在看来,经历这次疫情,面对下一个五年规划,很多规划是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方向,这是需要我们长期需要关注的。本轮疫情将会对应急管理、公共卫生、疾控、医疗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当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交通大脑、数字政府的建设在本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明显,城市的建设和治理,应以人为本,而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的,这对以后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的建设带来新的思考,任何时候都应该把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置。这和ESH的建设理念是一致的,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