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度数据网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等关键业务数据传输的核心网络,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在电力调度数据网屏(即网络设备安装屏柜)中部署防火墙,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关键措施,主要原因如下:
一、抵御外部网络攻击
电力调度数据网虽相对独立,但仍可能通过边界接口(如与办公网、上级调度网的连接)面临外部威胁:
恶意入侵:黑客可能通过漏洞植入病毒、木马,窃取调度指令、设备参数等敏感信息,甚至篡改数据导致调度失误。
DDoS 攻击:通过大量无效流量占用网络带宽或服务器资源,导致调度数据传输延迟、中断,影响实时控制业务。
防火墙可通过访问控制策略(如 IP 地址、端口过滤)阻断非法连接,过滤异常流量,形成第一道安全屏障。
二、隔离不同安全等级的网络区域
电力调度数据网通常按安全等级划分为不同区域(如实时控制区、非实时控制区),不同区域的业务敏感度和安全需求差异显著:
实时控制区(如 SCADA 系统、继电保护)直接涉及电力系统运行,需最高级别的保护,禁止无关设备或网络接入。
非实时控制区(如电量计量、设备状态监测)虽敏感度较低,但仍需与外部网络严格隔离。
防火墙可通过 “区域隔离” 功能,限制不同区域间的通信权限,仅允许授权的业务数据传输(如特定协议、特定端口),防止高安全等级区域被低等级区域的风险波及。
三、防止内部网络风险扩散
内部网络并非绝对安全,可能存在人为操作失误或内部威胁:
误操作:内部人员可能误接入未经授权的设备(如 U 盘、笔记本),引入病毒或异常流量。
内部攻击:恶意人员可能尝试越权访问敏感区域(如修改调度参数)。
防火墙可通过 “双向控制” 策略,不仅限制外部访问内部,也能管控内部网络的违规行为(如禁止内部设备访问高危端口、限制非授权 IP 的通信),防止风险在网络内扩散。
四、满足电力行业安全规范要求
电力行业对网络安全有严格的强制性标准,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能源局 36 号令)明确要求:
电力监控系统(含调度数据网)需实行 “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 的防护策略。
横向隔离(不同区域间)和纵向边界(上下级调度网间)必须部署防火墙等安全设备,确保符合 “最小权限原则”。
防火墙是满足合规性要求的基础设备,缺乏防火墙可能导致无法通过安全验收,存在合规风险。
五、支持安全审计与故障定位
防火墙可记录所有经过的网络通信日志(如源 IP、目的 IP、访问时间、协议类型等):
当发生安全事件(如异常登录、数据泄露)时,可通过日志追溯攻击来源和操作轨迹,为故障定位和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定期分析日志还能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如频繁的违规访问尝试),提前优化防护策略。
总结
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安全直接关联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防火墙通过访问控制、区域隔离、威胁过滤、合规支持等功能,构建了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是抵御内外部风险、保障调度业务连续性的核心设备,因此必须在网络屏柜中部署并严格配置。
参与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