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观独家】地平线的10亿美金融资,黄了?

2019-01-15 · 作者:房叔话安防

[导读]新年的钟声已经响过9天,但地平线的“年底融资”却迟迟没有官宣。相反,近日蟹哥收到独家消息——据传,地平线的10亿美金融资已经黄了。

本文从获得公众号“螃观”授权转载,文中观点不代表AI智道的观点。

话还要从刚刚过去的2018年北京安博会说起。

2018年10月23日,北京安博会开幕第一天,媒体们便传来了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的“表示”,公司将在年底完整新一轮融资,金额为5~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一家和英特尔规模相当的芯片公司,以及一家顶级汽车厂商,此轮融资的参考估值为40亿美金。

1.webp.jpg

这一消息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给很多四处奔走找钱的创业者们带来了希望。然而,新年的钟声已经响过9天,但地平线的“年底融资”却迟迟没有官宣。相反,近日蟹哥收到独家消息——据传,地平线的10亿美金融资已经黄了。

烧钱太快,地平线的10亿美金到账了么?

更多的细节暂时不便透露,但从资本方面来分析,即便不遭遇这个资本寒冬,地平线的融资也大概率不会像从前那么容易,理由如下:

  • 烧钱太快——地平线成立3年,融资5轮,估值40亿美金已经太高,接盘侠不好找;造芯本来就是高成本,何况要走的是放弃生态的“软硬一体”;

  • 赚钱太慢——智能硬件、自动驾驶、智慧城市都不是能来快钱的生意;竞争者林立,地平线优势并不明显。

好,接下来让我们分头讲讲。

余凯从百度IDL离职后的一个月后正式对外宣布成立地平线,当时的公司名称还是“地平线机器人”,余凯坐在没有装修好的办公室里,为新公司定下了愿景——“做机器人时代的Intel”。

彼时人工智能浪头正盛,又带着一帮出身名门、光环加身的联合创始人团队,北京公司还未注册好,便吸引来了晨兴资本、高瓴资本、红山资本、金沙江创投、线性资本和真格基金等一线VC,一出手就拿下来国内创业公司的估值记录。 

2.webp.jpg

随后的三年里,是人工智能在中国最火的三年,身处风口浪尖,地平线的融资也一轮高过一轮。根据天眼查资料,2015年7月拿到了晨兴领投的数百万美金天使轮之后,2016年4月从 DST Global 拿到了数千万美金 Pre-A。3个月后的A轮构成中,天使轮VC全部加仓,此外双湖资本、青云床头、祥峰投资等也出了大钱。颇有趣味的是,想成为机器人时代的Intel 的地平线,在2017年10月也吸引来了Intel,一笔由Intel领投的1亿美金A+轮落袋。2个月后,在A+轮跟投的建投华科加仓,以战投名义塞了一笔钱进来,但数额多少便并未透露。再之后,就到了北京安博会期间,余凯放出的风声。

天眼查显示,2018年11月,地平线B轮融资10亿美金,投资人未披露。就蟹哥收到的消息,这项融资是否能到账,或许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毕竟,余凯不像是能藏得住的人。 

本质的问题也是这笔融资难到账的原因在于,当人工智能的浪头翻过,泡沫减少,高位接盘的投资人还有利可图吗?相信地平线也知道这个问题,所以余凯爆出的B轮投资方是一家芯片大厂和一家汽车厂,均属于产业资金,可是芯片厂和汽车厂投资地平线的逻辑和目的在哪里?看中了地平线的什么?

绝对不会是盈利能力,一方面在可见的未来,如此高估值的投资行为,不会赚到什么钱,不亏钱都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地平线公司的本身盈利,也并不乐观。到目前为止,地平线从未公开过其营收数据,就业务本身来说,AI算法公司大如旷视、商汤还在通过融资来烧,何况地平线还在算法的基础上,加上了更高成本的芯片设计,光是投片,每次就要花上几千万。

那么,面对如此高估值的地平线,以及并不乐观的资本寒冬,该芯片厂或者汽车厂为何不直接压价买下来,而要选择投资呢?如果想到赛灵思把深鉴收入麾下,就不得不感慨,真是一个卖身的好时机。

赚钱太慢,地平线有未来么?

在价值投资领域,机构们评价一家好公司,要看基本面——所谓行业、公司、管理层,看准了才投。我们也可以大概分析一下,地平线是不是一家好公司。

地平线所在的行业无疑是人工智能行业,这个行业的特点是烧钱很多,赚钱不多。人工智能三大要素,算法、数据、算力,大部分人工智能公司择其一而从之,但地平线要实现的是算法+算力,难度不可谓不大,毕竟集中优势资本、人才、资源的BAT都不一定能做成,何况是一家依靠融资烧钱的创业公司。管理层的优秀自不用说,相信在过去两年大多数投资人是冲着团队给的钱。

然而,在好公司的标准里,只有选对了行业和细分赛道,才会看看管理层。换句话说,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虽然声势浩大,给了我们很多惊喜,但这项技术在其发展曲线上,依然属于早期,赋能传统行业这一过程,也不是短暂可以宣告结束的,大部分都还是试用版本。

何况,竞争尤为激烈。相比旷世、商汤逐渐在AI算法厂商中领先,相比寒武纪、比特大陆逐渐在AI芯片厂商中占优,相比深鉴卖身恰逢其时,地平线的处境,则越来越难了。 

实际的产品落地和业务展开,也逐步证明了蟹哥的分析。

在地平线官网的公司发展大事记中可以发现,除了融资消息和合作外,芯片方面只有2017年12月发布了两款产品(征程1.0和旭日1.0),且用词是“流片”,而我们知道,流片距离量产、发货还需要一些时日。查询官网其他页面后得知,旭日芯片2018年5月才正式量产出货,而此后则再并未公布下一代芯片的投片情况;算法方面则只在2018年4月上线了地平线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Matrix ,目前厂商使用情况不详。 

3.webp.jpg

算法+算力,虽然是一个自洽且好看的故事,但商业现实并不会为这样的故事开绿灯。

一方面,光是要搞定其中一项,已经不易,何况是两个都做。算法虽然因为开源门槛不断下降,但硬件制造的门槛其实是越来越高,壁垒越来越森严,日常能看到多少家手机厂商惨死,就有多少家芯片设计企业夭折。一千万美金砸进去投片,一个因素错了就全错了。

投资人的钱不是钱么?

另一方面,即便大如英特尔、英伟达,也依然专注在芯片本身,且一做就是好几十年。在围绕芯片的生意里,芯片这个物理平台,需要的是无数的算法厂商、开发者在平台上建功立业开疆拓土,让想象力在高算力低功耗的稳定平台上开枝散叶,自己建造了一座无人的空城,几乎毫无意义。 

4.webp.jpg

再来看看能够赚钱的落地场景。在地平线官网最明显的位置可以看到四个聚焦行业,芯片赋能、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慧零售,虽然都是叫好的场景,但却都非叫座的行业,在这四个领域赚到钱的公司,恐怕绝无仅有。唯一能赚钱的或许是智慧城市中的安防领域,但这又是一个巨头林立,竞争加剧的行业,地平线想要分一杯羹,恐怕是难上加难。

那么,留给地平线的未来是什么?或许时间和选择,都已经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了。


// 纽豪斯追平纽豪斯一直很看好地平线,AI三要素算法、算力和数据,地平线要开拓“算法+算力”两大领域,无论如何这个故事都很听,而且前景不错,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大形势下,如果地平线真的能够提供算法和算力融合的产品,一定是AI的第一梯队。与此同时,同时布局“芯片赋能、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慧零售”四大行业也没有错,尤其是智能驾驶和安防是两个高速增长的蓝海市场。

按照地平线在在2018年12月份的公开演讲,2017年Q4发布了旭日1.0系列芯片;按照计划2019年Q1发布旭日2.0系列芯片,4倍1.0系列的性能,单芯片能够支持4路1080P@30fps视频处理,而且支持大库容人脸识别(50万人脸大库);2020年Q1发布旭日3.0系列,单芯片支持4K@30fps,芯片可用于前端、边缘产品和智能服务器,而2.0仅支持前端&边缘产品。验证地平线的未来和融资情况,我们仅需观察Q1地平线芯片旭日2.0的发布时间,最迟应该Q2就会发布。

据雷锋网最新的报道,“创业者值得同情,企业家就是自我折磨、九死一生的过程。”余凯在CES 2019前夕首先就讲了创业的定位,“最近地平线也收到了好多简历,大多数来自那些破产公司的人士。”余凯面色沉重,“寒冬来了,企业家要做好准备,经历一段比较黑暗的时刻。”寒冬已来从侧面得到了余凯的印证。那么如何耐得住寂寞,守住当初定下的核心价值观(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之路漫漫)就显得很有必要。地平线创业并没有全AI线开花,仅仅是瞄准了处理器这个牛鼻子,思考的是产业未来的格局,同时地平线也坚定认为产业需要分工,专业的厂商做专业的事。顺应新的发展路线,未来单纯的硬件公司将不会存在,而地平线就是要将软硬件结合在一起,也就是“算法+算力”战略,期待地平线的成功......

本文转自房叔微信公众号:AI智道

版权声明
本文由智客号作者上传并发布,智客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千家智客立场。

相关推荐

评论文章

全部评论(0)

房叔话安防

房叔,真名张新房,人称“房叔”,17年视频监控和安防行业经验,目前专注于视频监控、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

格式jpg品质60图片即可